疼痛性疾病
得了风湿病的患者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浑身就像爬蚂蚁,蹲厕所不方便,上楼梯怕摔倒,手指肿痛分不开瓣儿,一碰凉水钻心疼。脖子咔咔响,腰板硬邦邦,膝盖红又肿,哪都去不了,连日子都过得不痛快。
面对这些折磨人的顽疾,许多老年人往往心存侥幸,不管不顾能止疼就行。乱用止痛药,结果一方面成瘾,一方面吃出肾衰竭、胃出血、股骨头坏死。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主任陈鹏表示,止痛不治痛,只能缓解一时之痛,却解决不了一世之苦。治疗风湿病不妨试试穴位敷贴,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调畅气血,从而达到疗补兼顾的目的。
骨缝似蚂蚁啃噬 大妈饱受风湿折磨
家住鼓楼花园的张大妈今年58岁,形体肥胖,由于年轻时在乡下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又没注意保暖、养生,40多岁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双膝关节钻风、怕冷、疼痛十余年。在此期间,张大妈几乎跑遍了周边的大小医院,西药、中药都吃过,所谓的“民间土方”也试过不少,然而风湿关节痛依旧如影随形,如蛆附骨。
她的双膝关节堪比“晴雨表”,每逢冬季或者阴雨天,风湿病就犯得格外严重,关节肿大变形,骨头缝里更似蚂蚁啃噬,钻心疼痛,别说无法正常走路、上厕所,就连睡觉都成了一种奢侈。疼痛起来,张大妈整宿整宿睡不着,恨不得把腿锯了。
这样备受折磨、痛苦煎熬的日子,终于在去年夏天有了起色。张大妈去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了徐州市中医院的冬病夏治宣传报道,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风湿肾病科。该科主任陈鹏详细了解了张大妈的多年病况,结合张大妈的舌苔脉象,指出她患的是骨关节炎,中医辨证为寒湿阻络,非常适合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张大妈一开始也是半信半疑,但经过去年一共四次的穴贴治疗后,效果出乎她的意料。从去年夏天到现在,不管是天气变化还是上楼下楼,张大妈双膝关节偶尔能感觉到疼痛,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张大妈还说,今年又快到三伏天了,她准备今年接着贴,因为穴贴的效果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还想向她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风湿病缠绵难愈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陈鹏主任介绍,风湿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血管、神经等一大类慢性疾病。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动脉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腱鞘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炎性肠病关节炎等。
风湿病大多为慢性进行性疾病,疾病既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之一就是产生痰浊和瘀血。引起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内部因素是正气不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并会产生瘀血和痰饮,导致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中医提倡“治未病” 调动免疫抵御外邪
从补益肝肾入手普通人认为最炎热最难熬的三伏天,在中医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防已病、治未病的好日子。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原则,每到冬天气候寒冷季节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在夏天缓解期进行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办法。具体地说,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疗。
“风湿病目前无根治药物,西医主要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及激素,但长期用药会有一定副作用。”陈鹏主任说,对于风湿病的防治,中医提倡治未病,扶正固本,调和阴阳,从补益肝肾入手进行预防和调摄,充分发挥和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抵御风寒湿等外邪的侵袭。
陈鹏主任指出,“治疗骨关节炎,三伏天是最佳季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此季节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热敷,能较好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行气活血,改善体质,祛除风、寒、湿、热邪,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可以配合内服藿香、佩兰、荷叶、香薷、西瓜翠衣、竹叶、丝瓜皮等祛湿药物,玉屏风散、香薷散、藿香正气类祛湿方剂,既是夏季外散风寒、内化湿滞的良方,亦为冬病夏治的良剂。
穴位敷贴通过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在局部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并且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药物既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穴位激发人体经络之气,借助经络传导而内达脏腑,调节脏腑功能,治疗脏腑病变,又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药物作用。”
徐州市中医院2019年夏季穴贴时间为:初伏7月12日-13日;中伏7月22日-23日;闰中伏8月1日-2日;末伏8月11日-12日。
请患者提前到医院相关科室开单、缴费,以免到时排队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