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从哪里来的?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的简称,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感染后引起的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人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而这种疾病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2年至8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专家提醒:远离艾滋病 关键在于预防和坚持服药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应给予关怀和支持。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疾病的无知,更可怕的是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唯有真正了解艾滋病,人们才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加入到关怀患者的队伍中;唯有正视艾滋病,人们才能够自觉地从自身预防,更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
“艾滋病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够完全治愈,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张凤池主任解释道。
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我们应该做到:
1.防治艾滋病应从源头抓起,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在我国青年学生中上升较快。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引导学生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
2.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改掉不健康的性行为方式,减少感染性病的危险。
3.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4.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5.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曾经接触过传染性疾病的人,要注意随时观察是否有病状发生,可以的话,最好去看一下性病专科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给治愈增加更多的机会。
那么怎么避免大学生群体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呢?
一方面,大中专院校应该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
(一)加强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要充分重视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和新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护意识。
(二)相关医疗、教育部门协调调整优化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布局,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方便有高危行为的人群主动接受咨询检测。
(三)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和学生家长关注这个问题,积极应对,做好宣传教育,真正从源头上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学校、老师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点,正视疫情问题,这样才有利于预防,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视同洪水猛兽。改变目前艾滋病的宣传主要倚靠学生团体自愿发起的现状,学校管理层面也应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