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心梗患者量身评价出院后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
心脏支架植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来说仅是第一步,术后的随访和管理更为重要,部分患者出院后1年仍然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
东院心内科临床诊疗团队在常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和随访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和个人危险因素基础上,原创性地提出患者出院后1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为心梗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准确、客观、简便的心脏支架术后预警评价体系。
认识风险模型图
解读风险模型图
那么,该模型尺度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很简单,比如举例患者年龄为55岁,我们就在列线图年龄为55岁的地方向上画一条垂直线,即可得到其对应的得分(Points)约为10分。同样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3.0 mmol/L,对应的分数为15分,以此类推,找出每个变量状态下对应的得分。
最后将所有变量的得分相加,得到患者的总得分(Total Points)约为150分,并以总得分为基础,再向下画一条垂直线,就可以知道该患者对应的出院后1年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了,是不是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呢(详细见下表)!
未来作为接诊医生,在和患者交代病情的时候,为了向患者说明疾病的严重性,就拿出这张列线图,自信满满的告诉这位患者,以他目前的疾病状态,预测未来1年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30%。
该风险模型图的评价效果稳定吗?
我们对整个样本人群进行重复抽样来验证该数据模型的预测效果。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显示该模型的精确度(C指数=0.819)和校准度良好(C指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列线图的预测能力越准确)。
该风险模型图有何优势?
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进一步证实该模型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临床获益。
该风险模型图推广使用情况
约有2.7万人参加的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临床研究专场,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张步春副教授代表东院心内科马延峰主任和苏茗羽护士长带领的临床诊疗团队分享了其团队最新临床研究,《基于临床诺莫图,构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术后一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模型》。
(张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