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东站,是京沪高铁七大中心高铁枢纽站之一,又是徐兰客运专线、徐连客运专线、徐宿淮盐铁路的始发站,称得上是旅客进出徐州的“东大门”。
从1月29日起,由徐州仁慈医院手外四病区李海建医生和足踝二病区许凤护士组成的抗疫监测小分队,便在寒冷的徐州东站西出站口,与兄弟医院轮值,严防死守在这座城市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2月6日的徐州,气温骤降,飘起了小雪,高铁西出站口走廊的温度同样“冰冻”。
红外线体温检测仪的检测器上,一名旅客头像上显示红色标识,随即警报响起。
“您好,;您的体温偏高,请接受复检。”李海建立马将其引导至隔离点,许凤随即配合将水银温度计递给该旅客进行复查。几分钟后,结果出来了,该男子体温正常,无发热迹象,给予放行。
“眼下正值冬季,高铁车厢暖气比较足,人在车内坐久了,加上空气不流通,有时候体温会比实际高。”李海建说,医院给配了电子温度仪,但是天太冷了,仪器从“上岗”后持续“罢工”。“水银温度计更精确,但缺点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严格消毒。”
报警-劝导-复检-登记发热旅客信息-消毒,像这样的流程,最多的一天,李海建和许凤重复了40余次。
车站出口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我们穿着全套隔离服,外边还披着军大衣,但还是冷,冷得不行。”大部分时间,李海建和许凤都是在原地跺脚取暖。
从年初五开始,每隔一天,李海建便会凌晨5点起床洗漱,吃完家人准备的早餐,开车前往高铁站。7点到岗,套上防护服,戴好防护镜,和许凤一起给体温计消毒,随后用一句“请配合我们的体温测量,谢谢理解”开始一天的工作。
疫情考验下的2020年春节,是李海建和许凤工作后经历的最累春节假期,“初三晚上医务处范正磊主任跟我谈话,初四参加院内培训系统学习疫情防控知识,然后就开始到岗工作。”
由于每次穿脱防护服都有严格的消毒流程,上洗手间很不方便,而且要耗费很长时间,为了不耽误高铁站出口的工作,他们上班的时候甚至连水都很少喝。每个班要全副武装超过16个小时,李海建说,“有时候实在困的撑不住了,就从桌子旁边站起来走走。”
深夜11:30,李海建脱下防护服,在临时设置的消毒间仔细洗手、洗脸后,穿上外套走入夜色。到家悄悄看一眼熟睡的儿子,然后再休息。
每当孩子追问“爸爸你昨天去哪了”,李海建都会对儿子说:“爸爸去保护了更多人……”
1996年出生的许凤,今年只有23岁。
在很多人闻“疫”色变时,她却义无反顾地抢上一线执行任务,“护士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立马答应了,觉得特别荣幸。”因为,“自己也可以去保护别人了!”
虽然生活中有着鬼马俏皮的个性,可许凤对待工作却一丝不苟,她和李海建一起,随时待命,一旦发现警报,立即起身处置。抬手、测温、凝目、道谢,一气呵成。
“家里人知道你在高铁站防疫一线吗?”
“知道啊。”
“那他们知道你每天要面对疑似发热旅客的危险性吗?”
“哎呀,不怕,我们穿得严实。”
因为租住的小区离单位比较近,除了和李海建医生配合好工作外,深夜结束工作后,许凤还承担起将防护物品送到院内指定地点消毒并补充下一个班次所需用品的任务。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往往都已是凌晨1点。
踏着星星出门,踩着月亮回家。虽然辛苦,但李海建和许凤的心里却觉得不累,“能在这里出一份力,为身后的家人和孩子构筑一道疫情‘防火墙’,非常欣慰。”(完)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