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中国武汉检出的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源于野生动物,但具体物种还未确定。
02新型冠状病毒与感冒、流感、武汉肺炎症状对比?
1.普通感冒:潜伏期1-3天内,咳嗽、流涕、鼻塞,低热,以及轻度咽痛等局部症状。
2.流感:潜伏期1-4天,高热(可高达 39-40度)、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平均5.2天,也可长达18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 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在 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 1 周后恢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03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在疾病流行期间,个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
(2)避免聚餐。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污染到整个聚餐人群,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
(3)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钟。
(5)保持居室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手机、电话座机、马桶圈、儿童玩具等是家人经常共用的物品,被病菌污染后这些物品就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线体相媒介,应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必要时可消毒擦拭。
(6) 勤洗手。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如被病菌污染的手接触食物可传播消化道疾病,揉眼睛可传播红眼病、角膜炎等疾病,抠鼻子可传播呼吸道疾病等。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洗手时,请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7)外出佩戴口罩。公众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不随地吐痰,口腔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8)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食用肉类们生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的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吃动平衡。
(9) 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发现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10)不接触、猎捕、加工、运输、宰杀、食用野生动物。
04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同样的接触机会下,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05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按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等级提出以下指引:
1.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防护建议:医用防护口罩;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2.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防护建议: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3.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防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室内办公环境;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防护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5.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防护建议: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06如何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口罩颜色深的一面向外,有鼻夹的一边向上;上下拉开褶皱,包覆住口鼻及下颌;按捏鼻夹,使之紧贴鼻梁,防止侧漏。
07如何正确佩戴防护型口罩?
防护型口罩的佩戴方法以KN95(N95)口罩为例:口罩有标识的一面向外,有金属条的一边向上;系紧固定口罩的带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继续使用的,取下口罩后应对折放入专用塑料袋中,并放入干燥剂保持干燥
08如何正确佩戴头戴式口罩?
(1)单手捧口罩本体,指尖位于鼻夹位置,让两根头带自由悬垂在手背下方;
(2)鼻夹朝上,口罩扣住下巴,将上头带戴在头顶位置,将下头带戴在颈部:
(3)双手食指从鼻夹中部开始,向两侧一边移动一边向下按压鼻夹,塑造鼻梁形状。
09为什么戴口罩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无论是头戴式还是耳带式口罩,每次佩戴后均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双手捂住口罩呼吸,若感觉有气体从鼻夹处泄漏,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感觉气体从口罩两侧漏出,需进一步调整头带、耳带位置;如果不能密合,则需要更换口罩型号。
10如何正确佩戴耳带式口罩?
(1)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2)用口罩抵住下巴;
(3)将耳带拉向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舒适;
(4)将双手手指置于鼻夹中部,向两侧一边移动一边向下按压鼻夹,塑造鼻梁形状。单手捏鼻夹,会使鼻夹出现锐角,导致泄漏,降低防护性能。应使用双手按压鼻夹。
11孕妇和老年人如何选择口罩?
孕妇和老年人等人群佩戴口罩应选择适宜产品,寻求专业指导。
(1)孕妇佩戴防护型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较好的产品、如配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
(2)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体情况各异,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口罩后可能会造成不适,这部分人群需要向医生咨询,寻求专业指导。
12儿童选择和佩戴口罩有哪些注意事项?
(1)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2)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3)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13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口罩?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14口罩如何保存和清洁?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信封等)中,纸袋必须用完即弃
(2)如需就餐,可用A4纸或纸巾包裹口罩,在桌面铺一张纸巾,把阻隔细菌的一面朝下,轻轻拉平,再在上面铺一张干净纸巾,就餐后尽快戴上。
(3)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酒精或消毒剂喷洒、加热或紫外线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
(4)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5)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6)口罩表面有很多细菌病毒,不要用手触摸口罩的外面,脱下口罩时,尽量只触摸口罩的橡筋或绳子。
15缺口罩应急4法?
(1)口罩内加一片纸巾,防止口罩因太湿而阻隔功能降低。
(2)使用太阳帽遮挡。
(3)口罩外加围巾,阻隔外来灰尘,保持口罩外面干净,而围巾要每天清洗。
(4)用活性炭口罩、防花粉海绵口罩,虽然防病毒功能不大,但至少可放飞沫亦好过什么都不戴。
16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1)洗手后,把口罩的橡筋从双耳除下,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外侧,将口罩往外折。
(2)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3)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来院就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17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正确的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18怎样保证洗手效果?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正确洗手是关键。正确洗手是指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应揉搓20秒以上,应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乙醇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19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洗手液货速干手消毒液均匀涂抹双手。
(3)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于心相对,手指交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放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双手。
(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风机吹干。
20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了避免经手传播,应注意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医务人员诊疗护理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后;
21外出不方便洗手时,怎么办?
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背、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但是,对于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22手消液比洗手更有效?
美国卫生防护中心指出,用清水和皂液洗手最有效,因为皂液可以带走手上油脂及污垢,比手消液更有效!
23如何自制手消毒液?
酒精可破坏细菌或病毒外壳及毁减其遗传物质,一般细菌或病毒当接触到含60%-90%浓度 酒精30秒便会被消减,具体自制步骤如下:
(1)把5ml甘油加入量杯
(2)把100ml酒精加入量杯
(3)将甘油与酒精混合,并完全拌匀
(4)拌匀后装到分装瓶即可。
24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1)家居表面保持清洁。门把手、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清洁,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可以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也可直接使用消毒湿巾。
(2)口鼻分泌物处理:家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放入垃圾袋,并及时处理,其他家庭成员避免接触。
(3)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
25家居防疫漏洞?
我们会戴口罩防止病毒经空气及飞沫传播,却常忽略物件亦可传播病毒,大家回家后要即可替换衣物,入屋前先脱鞋,定时向门口地面、门锁喷洒消毒水;尽量打开门窗通风;停止使用饮水机;冲厕时盖上马桶盖。
26电话如何消毒?
有报告指出病毒能存活在金属或手机上超过1天,建议每天清洁手机最少1-2次。具体清洁消毒方法:用酒精消毒湿纸巾擦拭或用紫外线光照射杀菌。
27疾病流行期间,该如何保持健康生活?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外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15分钟。保持居室清洁。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括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做一些适合室内的身体活动,比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平板支撑等;有条件的,还可借助体育器材锻炼身体,如举哑铃,拉弹力带等。
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通过国家权威信息平台,获取疫情信息,充分认知疾病,做到心里有数,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但不要总是盯着疫情信息,会加重负面情绪累积,无谓地增加焦虑和担心。
可以做做家务、听听音乐、看看书、和家人说说心里话、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和朋友聊聊天、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等,都是放松愉悦心情的好方法。
适当休息
多运动
多听音乐
适当锻炼
28
普通公众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可能导致公众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为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和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需注意心理健康防护。
(1)从权威媒体了解疫情和相关科学防护知识,规律生活,适度锻炼,读书,听音乐等。
(2)要知道在疾病流行期间,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
(3)积极心理调适:与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激励。可以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有氧运动,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应对方式。减少咖啡摄入,特别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