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第38号疫情通报,通报中表示,2月27日全是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出院病例中,有1例经过14天隔离之后,核酸复检呈阳性(无症状)。此前,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14%出院患者复检核酸呈阳性,四川省、海南省也出现了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复检核酸呈阳性的病例,这也引发了市民的担心。出院患者核酸“复阳”该如何解读呢?记者也采访了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感染救治专家组组长黄茂教授。
核酸复检阳性,可能与检查及机体清除力等有关
黄茂教授表示,截至27日,全国已治愈患者达36000多例,在全国大量出院患者中,复检核酸阳性的仍然是少数,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疾病,目前对出院患者核酸复检“阴转阳”的原因及意义仍在探讨中,其中可能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如有可能患者并不是“阴转阳”,而是之前检查阴性可能是“假阴性”的情况。这种现象可能与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及病毒清除能力的变化有关,也与咽拭子核酸检测的局限性有一定的关系。人体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的病程,所含的病毒量都有所差异,如果咽部本身病毒量很少,或是标本取样不佳,或采集时样本中的病毒载量过低,就无法取得阳性的结果。同时现在核酸检测的试剂盒研发都比较仓促,灵敏度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可能让结果产生偏差。
另外一个需要看到的是,识别完整的病毒,需要做全基因的测序,而核酸检测识别的是新冠病毒RNA序列中的片段。可能并不一定就是完整病毒。所以出院患者出现了“阴转阳”的现象时,尤其是粪便中出现病毒核酸阳性,其传染性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对这部分患者一定仍需采取严格的医学观察。
出院患者增加抗体检测,只能是辅助判断
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最新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患者出院须满足4个条件: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至少间隔1天)。目前已有省份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对解除隔离的要求进行“升级”,例如2月25日,海南省卫健委就建议,所有出院病人均集中隔离观察14天,并在隔离期满时进行咽拭子和粪便同时检测阴性时才能解除隔离。而广东省疾控中心也表示,患者出院后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如出院患者检查出抗体,核酸检测是阴性,就可以健康回归社会。
黄茂教授告诉记者,对患者是否达到出院和解除隔离的标准,需要专家组的综合判断,增加抗体检测多了一个辅助手段,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个体不一样,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否会产生足量抗体也不一样,所以不能单以是否产生抗体来判断患者是否康复,抗体检查可以作为一个手段,辅助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已对病毒产生了免疫力。目前江苏省出院患者仍然需要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同时在第二周、第四周的时候随访复诊,观察期满、身体状况符合条件的才会解除医学观察。
提醒:不要聚集,单位尽量减少集体性活动
专家提醒: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我省响应级别调整,各项限制性措施逐步解除,人群流动将逐渐恢复常态,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大大增加,公众仍须注意加强自我防护。要继续保持防范意识,减少社会交流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家庭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出行时尤其是去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佩戴口罩;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位防护注意事项:复工复产单位要做好健康监测。单位尽量减少集体性活动。食堂要加强餐具、用具消毒,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菜品生熟分开,容器保持清洁干燥。职工就餐时提倡错峰就餐,尽量不堂食,排队及就餐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关于“复阳”,听更多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一般来说,病毒的感染规律都一样,只要身体里出现了IgG抗体,且(数量)增高了很多,病人就不会再次感染,不是说一发现有病毒残余,就认为患者再度感染。“复阳”病人有多种因素,核酸检测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试剂本身有影响、检测方法也有影响,鼻咽的采样方法对结果影响较大。至于肠道、粪便中所含的残余,是否会传染给别人,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目前还正在开展科学循证研究,尚未拿到一个系统科学的结论。但从目前来看,一大部分的人其实是他的肺部的炎症是在吸收的过程中,还不能说是完全达到了临床痊愈。复阳还是因为患者病情和个人体质引起的,没有完全痊愈吸收的情况,临床也发现少数案例会出现带毒情况。我们也在加强监测梳理,人长期带毒会到什么程度,对外环境和人员范围怎么划定。”
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