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房颤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并定期随访。
疫情期间,房颤患者如何降低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就诊有何注意事项?
特殊患者如何安全度过“疫情”时期?
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主任韩冰就患者关注较为集中的话题,给出专业解答。
房颤会造成哪些危害
形成血栓与栓塞:
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年龄超过65岁等。
引起器官衰竭:
长时间房颤发生时容易导致心房的收缩功能减弱,心率加快时容易造成心脏衰竭,严重时还会导致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引起脑梗塞:
房颤患者的心脏内易形成血栓,又比较容易使血栓脱落,而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输到脑部,引起脑梗塞是常有的事情。
诱发猝死:
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与栓塞事件,从而诱发猝死。
患者在家期间如何知道是否是房颤发作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会自我监护,每天摸一摸、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数数看一分钟脉搏有多少次,脉搏节律是否整齐。如果摸到脉搏是绝对不整齐,多半是房颤 。如果既往诊断已经明确,再发现自己脉搏绝对不整齐,应该就是房颤发作了。
如果既往从没有明确诊断过,近期心慌胸闷发作频繁,或者发作时明显感觉有头晕、胸痛或者其他更严重的不适,还是建议您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疫情期间,房颤患者术后如何随访
1、对于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内的患者,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按照出院用药继续治疗,3个月左右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延后到疫情结束复诊也无不妥。
2、如果期间有短阵心慌发作不用担心,部分患者消融术后心脏损伤组织修复过程中,在3个月内会有不稳定情况,多数短阵发作,如果持续发作,或者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可网上咨询,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调整药物。
3、单纯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术后患者需要抗凝治疗45天后复查食道超声,如果此期间患者需要居家隔离,或者不便前往医院复查的患者,如果没有出血等问题,可改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之后具体网上或电话咨询,调整用药。
4、对于房颤消融加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后的患者,抗凝治疗需要维持3个月,同样如果没有不适症状,没有出血问题,可以适当延长抗凝治疗至6个月。
房颤患者如何进行抗凝治疗的自我管理
房颤最主要的危害之一是导致脑卒中,对有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一定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凝治疗,中断或不规律的抗凝治疗不仅不能有效预防卒中,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目前抗凝药物主要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1、如果正在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需要注意
规律用药,按照医生调整好的剂量规律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定期检测凝血常规INR,维持INR2-3之间,如果平时INR控制比较稳定,可以适当延长监测间隔时间,如果近期有感冒、腹泻、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有增添药物,那就需要缩短监测间隔时间。疫情期间,如既往INR控制平稳、无出血征象,可通过由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自主研发的“房颤管理APP”在线咨询医生,看是否可以延长INR检查时间。
2、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
如果平时华法林很难调整到合适的有效剂量,INR波动明显,可更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需要根据您肝、肾功能以及出血风险来决定,可网上咨询,必要时前往医院进行评估。
正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继续服用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3、避免出血
对于所有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外伤发生。刷牙后出现的牙龈出血不用担心。如果外伤出血,用干净的纱布加压包扎,并及时就诊。如果是皮下血肿,可以进行冷敷,适当加压,并及时就诊。如果出现鼻出血或呕血黑便,需要尽快急诊就诊。
推荐
房颤管理APP
对房颤患者进行
专业、全面、长期、个体化的综合管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房颤管理APP”)
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个由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自主研发的一款APP,下载了它就等于将医生“请”回了家。
房颤管理APP是面向所有房颤病人免费开放的,凡是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有过入院记录的患者,其病情信息都会被输入到APP数据平台内,以便医生追踪、随访。另外,门诊房颤患者也可以自行下载APP到手机上,注册审核后将自己的病情资料输入进去,随时向医院咨询病情,并得到耐心解答。
医生还会定期对纳入APP的房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用药指导、评估病情、协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特别提醒
1、疫情期间,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正常开放,请提前预约挂号。
2、针对房颤患者开展的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均正常开展。
本期专家
韩冰
心脏诊疗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研究生导师
1991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1994年至1997年在同济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做博士后工作,专门从事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心脏电生理及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在苏北地区最早独立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至今独立或指导他人完成此类手术8000例以上。在房颤消融方面首创了“超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式”,在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方面首创了“起搏时S-Q间期指导的基质消融策略”。承担省级及市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外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中国心脏电生理杰出青年贡献奖等奖项,及徐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江苏省医德之星、徐州市十佳医生、徐州市十大医德标兵、江苏省首届医师奖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