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表面受到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内部通道“大门”,为最常受累的部位。细菌在瓣膜上不断繁殖,形成赘生物,形成瓣环脓肿。成批的细菌还可随血流播散到全身各部位,形成局部感染。赘生物从心脏脱落,则可能栓塞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甚至导致猝死。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原因
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两个环节。菌血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必要条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易感人群。
血液中的细菌可来自口腔,牙齿及皮肤表面,它们能随着拔牙、洗牙或刷牙动作或是皮肤黏膜破损等而跑到血液中,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细菌不会在血液中的存活太久。而对于心脏动过手术,植入人工瓣膜或者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细菌则很容易在心脏瓣膜附着,形成赘生物,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如何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防和减少菌血症发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牙科检查,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黏膜损伤后的继发性感染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在进行拔牙等高危操作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来源: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