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谓何物?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冬病夏治”怎么治?
穴位贴敷(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经典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针刺、艾灸、穴位按摩、中药泡洗,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疗等方法。
特别提醒,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甜食、油腻、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贪凉。可以结合治疗适当体育锻炼,但不要做高强度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冬病夏治”何时治?
三伏天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但也不需要拘泥在“三伏”的第1天开始治疗,提前或推后几天对疗效影响不大。此外,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
2020年三伏贴时间: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4日
闰伏:8月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哪些“冬病”可“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儿童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骨伤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寒证表现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表现为寒性或虚寒性疼痛为主;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功能紊乱者表现为寒证或虚寒证者。
耳鼻咽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慢性皮肤病:冻疮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等。
阳虚型体质的亚健康人群:如在夏季表现出冬天之寒证者,诸如怕风畏冷,不喜空调、电扇,喜温烫食物,欲穿长袖衣衫等虚寒体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