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成功为一位患者实施了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
巧手解“流涕”烦恼
据了解,患者4月前因感冒出现左侧鼻腔持续性流清水样鼻涕,在当地医院按照鼻炎治疗后效果不佳,到徐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副主任医师刘冰为患者检查后确诊为“脑脊液鼻漏”。
科主任、主任医师程良军组织科室讨论,经综合考虑与评估,通过术前薄层CT扫描初步判断脑脊液漏的部位在前颅底,决定采用鼻内窥镜下修补术。
手术由团队成员刘冰、胡愈强进行,术中探查发现位于筛板处有肉芽,周围有清亮脑脊液流出,探查有瘘口;确定漏口位置后刮除肉芽,动力系统打磨创面,适当扩大创缘,制造新鲜移植床;第一层使用取自体脂肪颗粒填充瘘口,第二层肌肉筋膜覆盖,耳脑胶给予固定,第三层使用翻转的中鼻甲粘膜瓣加固,鼻腔填塞碘仿纱条。
术后卧床半月,抗感染降颅内压治疗,期间耳鼻喉科护士长仲畅带领的护理团队为该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卧床护理,饮食护理指导,确保患者术后颅内压稳定,避免出现因咳嗽及便秘引起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术后半月后抽取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创面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未再漏液。
专家答疑:脑脊液鼻漏是什么?
刘冰提醒,脑脊液若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以及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和薄弱处流入鼻腔,称为脑脊液鼻漏。
一般根据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脑脊液鼻漏两类,前者又分为外伤性和医源性,后者分为先天性、自发性以及肿瘤或化脓性炎症引起的脑脊液漏。
颅底骨缺损是形成脑脊液鼻漏的前提条件,外界空气也可循此途径进入颅腔形成颅内积气。颅底缺损、早期颅底修复不当或失败,硬脑膜暴露伤口感染,向上导致颅内感染(脑膜炎,硬膜外脓肿,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一部分脑脊液漏患者可并发脑膜炎。
其他并发症有脑移位、复视、咬合不正、鼻咽狭窄、牙关紧闭症、慢性鼻窦炎、鼻阻塞、面畸形等。患者因反复脑脊液漏会缺乏安全感,怕缺损区受外力打击、碰撞,长期易导致精神抑郁等症状,儿童可引起智力发育迟缓。
专家答疑:应该如何治疗?
刘冰表示,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漏液量等措施促进脑脊液瘘口愈合。
一般认为颅底骨折引起的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2~4周仍有漏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易出现嗅觉障碍等并发症,而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不仅微创,还具有保留功能、术野清晰、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推崇及病人的认可。
因此,鼻内镜下修补术是脑脊液鼻漏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段。该项技术的开展也标志着科室鼻内镜微创技术已经处于淮海经济区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