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专题报道 > 祝贺!徐州市中医院林涛、李晴同志分别荣膺江苏省、徐州市“医德之星”称号!
祝贺!徐州市中医院林涛、李晴同志分别荣膺江苏省、徐州市“医德之星”称号!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0-08-19 15:23:00    阅读量:12173次
[摘要]:徐州健康:8月18日,我心中的健康使者——2020年度徐州市“十大医德标兵”、“医德之星”颁奖典礼暨庆祝第3个中国医师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日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宣传,树立宣扬先进典型,展示抗疫期间医务人员勇往直前的形象,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开展了“我心中的健康使者——医德之星”推选活动,一批医德标兵、医德之星脱颖而出。

  8月18日,我心中的健康使者——2020年度徐州市“十大医德标兵”、“医德之星”颁奖典礼暨庆祝第3个中国医师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徐州市中医院林涛同志荣膺江苏省“医德之星”称号,李晴同志荣膺徐州市“医德之星”称号。

颁奖现场

江苏省“医德之星”——林涛

徐州市“医德之星”——李晴

先进事迹

林涛

林涛(右)和战友们

林涛下班后双手已发白

林涛荣誉证书

  林涛先进事迹

  2002年,林涛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来到徐州市中医院工作。出身传统中医世家的他,先是在急诊科,然后在重症医学科,在这个大家观念中最西医化的科室做中医,一干就是十几年。社会上,包括中医院里还是那个老观念,中医是慢郎中,急危重症,特别是传染病,还是要靠西医。但身为中医的林涛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中医绝不是慢郎中,所谓中医,无非是使用传统技术的医生,既然都是医生,就不能分中医西医。西医能做到的,中医也一样能。急症重症,传染时疫的中医治疗,自古有之。无数中医大师,都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死扶伤。古代中医的救治水平,明显超过了西方。我们今天的中医,难道不如古人。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这时的林涛,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中医师,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但是心里的那团火-向大家证明中医的理念-还没有熄灭。抵抗凶险的病魔,是医生的天职。而这一次国家卫健委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抗击疫情,要中西医结合。身为中医,迎难而上,弘扬中医是他的使命。当即他向医院请战,要求上一线,去武汉。

  很快,医院发来通知,徐州市治疗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传染病院需要支援,林涛是此次支援唯一的中医。虽然不是去武汉,但同样是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接到命令的他没有犹豫,但是说实话还是有些忐忑。去之前的一夜没怎么睡好,想家庭,想孩子,更多的还是想自己的责任。

  传染病院的重症医学科,是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也是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是各家医院抽调的精英,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这里的设备都是全市紧急调配,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应有尽有。患者接受最精心的照顾,却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的临床症状,十分痛苦,也十分危险。面临这种情况,作为队伍里唯一的中医,林涛想尽办法,给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手段。

  重症监护室里,还是一个西医为主的科室,中医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让大家看到疗效。有一位男性重症患者来自湖北,明显的胸闷干咳,辗转反侧,不思饮食,胡言乱语,不能耐受,不能配合医务人员,不愿接受各种治疗,就连简单的吸氧也不愿意。当时患者的表现给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眼睁睁的看着他的血氧饱和度缓慢下降,病情进展。通过望闻问切检查,林涛发现患者主要是干咳气短,口渴无痰,舌红苔少,脉细数,这是典型的肺阴亏虚咳嗽表现,这种无法控制的咳嗽导致了患者的不愿意配合,也就是生理的不适导致心理的崩溃,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最终患者的病情会越来越重,不能收拾。林涛采用补气养阴的经典方剂——沙参麦冬汤为患者进行治疗。简单的中药很快显示了效果,仅仅服用中药两天,患者不再持续干咳,胸闷短气明显改善。症状的改善让他配合了很多,特别是服用中药尤其的积极。四天后患者不再咳嗽,呼吸逐渐平稳,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明显好转。随着病情的改善,患者逐渐愿意配合,最终恢复了健康。治疗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士气,也提高了大家对中医的信心和信任。在这名患者成功救治之后,所有的医护人员查房时会主动询问:“今天病人有没有喝中药?”“病人的中药还有没有?没有及时开上!”

  此次疫情中,最危险的情况莫过于需要使用呼吸机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我市的危重型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需要呼吸机支持和每天15个小时的俯卧位通气。虽然呼吸机支持下她的基本情况还可以,但是她经常有高热,每次高热后情况就会变差。而在和全省其他城市的重症医学科交流中,林涛发现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大多数都存在发热,专家组不能明确发热原因,新冠病毒导致?还是新发细菌感染?这个时候,中医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对于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最困难的是观察她的舌苔,每次林涛都是借着更换牙垫的机会,贴近患者的口腔,观察她的舌苔。最终根据她的情况,明确了她是邪热壅肺的实喘,同时存在着久病伤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制定了宣肺清热的治疗方案。使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沙参麦冬汤为辅的汤剂。服用汤剂后患者逐渐平稳,在呼吸机支持的第七天,医生们成功的拔除了她的气管插管,脱离了呼吸机。这是江苏省第一个成功脱离呼吸机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接二连三的成功康复的患者,让病房里的所有病人都对中医,对中医治疗充满了信心。也让来自各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中医中药有了兴趣。工作之余,大家都来找林涛把把脉,询问中医问题。探讨病情时,也不忘问一句:“这个问题中医这么看?”“这个情况中医怎么办?”

  林涛的爷爷父亲都是中医,也就是大家所谓的三代中医。他却总是说中医要重传统轻传承,崇古而不从古,活学活用,辨证施治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是古老,并不衰老,有着与时俱进观念的中医人,能让中医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医人,林涛倍感骄傲与自豪。

李晴

李晴援鄂照片

李晴先进事迹

  李晴,女,1986年07月生,主管护师,201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同年于徐州市中医院工作,现为徐州市中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

  二零二零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徐州市卫健委紧急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取消休息,主动请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这个身份没有讨价还价的理由,是义不容辞的,虽然我也会害怕、紧张、忐忑,但我会用专业的知识来克服害怕的心理,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对疫情乐观,对国家乐观,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聚沙成塔,让这个城市好起来。”

  来不及修整就投入紧张严格的培训工作中,他们在酒店一遍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确保所有流程都熟练、所有防护都做到位,因为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助好病患。刚来到武汉李晴就把自己的长发剪掉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来到武汉,我们就是战士,只要能更好地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正式投入隔离病房之后,原以为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对护理工作驾轻就熟,但是一切都那么艰难,每一步都得克服: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鞋套、戴着护目镜还有手套,整个人笨拙了许多,除了行走不便,护目镜有水气视线会变得模糊,工作比平时费时费力,戴着手套增加了穿刺的难度,但当每一针都穿刺成功后,内心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她还穿了纸尿裤,但是由于不太习惯,只能上班前两个小时不喝水加上穿上防护服工作大量流汗,解决了不能上厕所的苦恼。因为是隔离病房,无陪护,相比普通病房工作量要大得多,不仅仅护理治疗工作,还要担负着每天三遍的消毒病房、各种仪器,发放病人的饭菜,不能自理病人的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有些病人怕麻烦我们,有些要求不愿意跟我们提,所以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平时要细心观察,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尽可能帮他们多做些。”热水壶空了,李晴主动帮他们打热水,有个别病情较重卧床的患者,她主动帮病人喂饭、清理便盆……她时刻把病人装在心里。有一位阿姨,全家都被隔离了,由于缺乏一些生活必需品,李晴知道后,下次上班时给阿姨带来了,“有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是举手之劳,但病人却心怀感激,能帮到他们,我心里也充满快乐。”

  她充当着外卖员,为无人照料的患者送来生活物品;她充当配餐员,把饭菜发到病人手中” 她充当护理员,帮病人喂饭,翻身拍背,清理大小便;她充当保洁员,处理垃圾、消毒病区;她充当心理护理人员,开导患者给他们加油鼓劲,重拾生命希望。每次脱下防护服全身已被汗液浸透,脸部留下深深的压痕。她总是说“虽然身体劳累,但看到患者懂你的付出,珍惜你的付出,就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李晴作为江苏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面对前方无法预测的风险以及前期防护物资的匮乏,她没有退缩,她用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她用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在这场战役中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