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医疗的基石,也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随着医疗与科技的发展,静脉输液理念和输液工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直以来,面对临床复杂、血管变异的病例,新型输液技术开展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等等疑难问题,护士往往“单枪匹马”处理静脉输液护理相关问题,或者请各个专科的专家、主任帮忙。随着专科的发展,静脉输液治疗涉及多学科,如影像科、超声医学科、心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介入科、普外科、肿瘤科、感染管理科、药学部等。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会诊(N-MDT)的开展,告别“单枪匹马”的静疗时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各诊疗科室的无缝隙连接,构建一站式综合静脉输液治疗平台,在第一时间处理疑难病例及兄弟单位会诊病例,获得明确诊断及最佳的治疗方案,高效解决患者及下级医院同道们的难题。
2021年2月3日,新年伊始,在门诊南楼多学科会诊中心,在门诊部的大力协助下,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团队(N-MDT)顺利启动并开展了首次多学科会诊。分管领导燕宪亮副院长就N-MDT团队成立发表贺词,充分肯定了护理团队的执行力和静疗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副院长、影像科主任徐凯教授出席会议并就静疗团队多学科协作发展作了展望。护理部主任刘玉平和门诊部副主任丁晓娟出席会议。影像科、超声医学科、心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介入科、普外科、肿瘤科、感染管理科、药学部等科室的十余位专家与静疗高级职称成员参会对三例典型病例。朱明芝主任护师主持会诊。
病例1:右乳癌术后2年复发、携带永久性心脏起搏器5年的患者同路径置入PICC的护理。N-MDT团队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周庆梅副主任护师首先就该患者置入PICC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同时提出留置过程中及拔除的护理难点。心内科张超群主任医师就永久性起搏器应用期间可能会发生的锁骨下静脉闭塞、上腔静脉闭塞、感染等,可能影响PICC留置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血管闭塞问题,超声医学科鹿皎主任表示可以应用超声探查患者锁骨下静脉的通畅性,以确定是否可以置管,提高置管成功率。影像科徐凯主任认为针对上腔静脉发生变异、闭塞等情况,可以借助CTA检查来确定。肿瘤科朱正秋主任则认为,患者意愿很重要,输液工具的选择可以有不同的方案,如中长导管、PICC、PORT。专家们经讨论,提出PICC安全置入-留置-拔除的一体化诊疗方案。
病例2:一例全内脏反位重症患者PICC置管异位反复调整的案例。针对这类患者的解剖特点,内脏血管的特异性,前期评估的重要意义,心脏大血管外科李庆主任建议置管前行CTV评估,充分的评估对于降低置管风险意义重大。
病例3:老年男性胃癌患者,如何恰当地进行输液工具选择的讨论。肿瘤内科主任朱正秋认为为患者的病理报告,尤其是免疫组化决定了化疗方案,以此来选择输液工具较为合理。药学部主任药师袁如彩则表示该患者术前、术后都进行了胃肠外营养,根据其PH值、渗透压,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十分必要。就患者的情况,床位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沟通,从经济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输液工具的优劣,提供了不同的输液工具选择方案。
面向门诊和住院患者,门诊MDT多学科病例讨论已成常态化、规范化。2021年伊始,门诊又增设2个多学科联合门诊,目前门诊共开设垂体瘤、肺部结节、帕金森及运动障碍性疾病、中毒、肥胖症、不明原因发热等18个多学科综合门诊及疑难病多学科会诊。2020年多学科会诊共累计开展216例,同期增长28.6%,受到专家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新的一年,门诊部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效解决患者的实际难题,将多学科协作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