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3日0点43分,欧洲杯丹麦队主场迎战芬兰队,球场上突发意外情况:丹麦核心球员埃里克森在没有身体对抗的情况下,突然倒地不起。随后赛事方派出医疗团队入场,开始为埃里克森进行紧急救治。丹麦队队长克亚尔在意识到埃里克森倒地之后,第一时间赶在医护人员之前检查情况,并为他施救,那么他到底用了什么技术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挽救埃里克森起死回生之术——心肺复苏术(CPR)。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4万左右的人员突发心脏性猝死,大概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如果身边的人不能及时施救,患者4分钟以后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大脑也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而我们国家院外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为了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第一现场的救治至关重要。
生活中也可能会出现赛场上的这种情况,面对突发的心跳呼吸骤停,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普通民众也可以做吗?我们应该立刻予以心肺复苏,所有人都可以为其施救,心肺复苏怎么做呢?
根据最新版AHA心肺复苏指南为大家总结为一下几个步骤:
1、在判断环境安全情况下,评估患者有无反应。第一名到达患者身边的施救者必须迅速确定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在确定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评估患者,评估意识,叫唤病人,并轻拍肩膀,确定意识状态,反射程度,可以这样做:轻拍患者双肩并左右耳各呼喊一次,“先生,你怎么了?先生,你怎么了?”没有反应,进入第二步骤。
2、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时应该精确到个人,指定人员拨打“120”,指定其他人取AED。可以这样做:这个人昏倒了,请穿红色衣服的女士帮我打120,穿蓝色衣服的男士帮我取AED。
3、脉搏呼吸检查。
检查脉搏时首选颈动脉,颈动脉位于气管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的同时看有无胸廓起伏以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检查时间应至少5秒钟但不超过10秒钟。对于普通施救者来说:我们只需要检查呼吸,对于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的患者,救助者可以视为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之后我们立刻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身体下为平硬的支撑物,头颈躯干位于一条直线,身体无扭曲。摆好复苏体位之后立刻予以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circulation,C)
(1)胸外按压的部位:最常用的是两乳头连线中点。
(2)胸外按压的按压手势为:双手互扣,手指上翘,仅以掌根接触胸骨。
胸外按压的按压姿势为:双臂绷紧伸直,肩肘腕成一直线,身体微向前倾,利用上半身力量,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速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我们可以下载一个节拍器,辅助我们保持正确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为5-6厘米。每次按压后保证胸壁完全回弹。
每个循环我们要做30次按压,之后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
5、开放气道(airay,A)
人工呼吸前要为患者开放气道:首先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可以借助纸巾、手帕、方巾、衣服等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或异物。之后为患者开放气道。
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包括:
1)仰头抬颌法:适于没有头和颈部创伤的患者。方法是: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置于下刻骨部向上抬颌,使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托颌法:适用于疑似头、颈部创伤者。方法是: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其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
6、人工通气(breathing,B)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人工通气。具体做法是:保持呼吸道继续畅通,捏紧鼻子避免漏气,急救者平静呼吸,每一口气给1秒,吹起后胸部必须有起伏。
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复苏循环,我们要做5个循环。对于普通施救者来说,人工呼吸可以不做,而是持续不断地做胸外按压,同样能帮助到患者。5个循环之后我们要判断复苏效果,对于如何判断,我们可以这样做:
(1)能摸到颈动脉搏动,有自主呼吸出现;(判断的方法和时间同前)
(2)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紫绀转为红润;
(3)瞳孔由大变小,出现对光反射;
(4)有眼球活动,出现压眶反射。
如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AED到达,我们立刻使用AED,AED操作步骤如下:
1、当AED到达现场,首先打开AED的包装,然后找到AED的开关键,打开AED的开关,会有语音提示。
2、按照它的图示贴到身体合适的位置。
3、插入插头,这时AED会提示正在分析病人心率,不要碰触病人!如果检测到患者处于可点击心率,包括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状态,AED会提示充电,并进行电击放电。
4、按下橘色按钮后,放电过程切记不要碰触患者,放电之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们更有必要懂得急救,在身边一切都来不及预料,也许某天你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患者延长寿命,给他们的生命再创造一次机会,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懂得的急救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急救知识得到传播、普及,给每个人多一次再生的机会。
策划:党委宣传部
供稿:急救中心陈可
编辑:彭 洁
责任编审:王以坤裴争争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热线:
☏:0516-856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