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儿科指南 > 这个时期的娃黏人又胆小,爸妈请不要悄悄离开
这个时期的娃黏人又胆小,爸妈请不要悄悄离开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1-06-30 14:14:00    阅读量:11462次
[摘要]:淮海名医:半岁的孩子突然特别黏妈妈,见到陌生人会害怕,除了妈妈不让其他人抱,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多次惊醒大哭找妈妈……这些现象说明宝宝很可能进入了分离焦虑期,这个时期也是依恋期。

  半岁的孩子突然特别黏妈妈,见到陌生人会害怕,除了妈妈不让其他人抱,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多次惊醒大哭找妈妈……这些现象说明宝宝很可能进入了分离焦虑期,这个时期也是依恋期。

  因为宝宝在这个时期特别害怕分离,喜欢黏着妈妈,所以也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分离焦虑期。

  什么是分离焦虑期?

  分离焦虑期从宝宝8个月左右开始,持续到宝宝18月龄,甚至到24月龄。分离焦虑期持续长短,跟宝宝的安全感建立有关系。

  如果宝宝在分离焦虑期,因为教养不当导致安全感不足,分离焦虑期持续时间就会增长或者没有分离焦虑期(宝宝不依恋任何人,没有分离焦虑)。

  如果宝宝安全感建立得好,分离焦虑期会正常出现,然后在18~24月龄段正常结束。

  为什么孩子会有分离焦虑期?

  宝宝有分离焦虑,跟宝宝的认知特点有关系。8~18个月大的宝宝,看到物体出现在眼前,会认为这个物体是确实存在的;而物体不在眼前时,就会认为这个物体不存在了。他还不会理解,有些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也一样存在。所以妈妈不在身边,他就认为妈妈没有了,会非常恐惧和焦虑。

  分离焦虑期,宝宝有哪些异常行为?

  分离焦虑期宝宝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家长不要着急,这些都是分离焦虑期宝宝的正常表现。

  1.特别抗拒分离

  分离焦虑期的孩子特别抗拒分离,与亲近的人分离时,宝宝会表现为哭闹不止甚至乱踢乱打。

  2.喜欢黏人,尤其喜欢黏妈妈

  分离焦虑的宝宝会把妈妈看得非常紧,甚至在妈妈吃饭、上卫生间都会黏在一起,让妈妈很无奈。

  3.抵抗接触陌生人

  宝宝会表现出严重的认生现象。也许有些宝宝小时候能接受陌生人抱,到了分离焦虑期,他们反而认生。

  4.难以融入新环境

  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到陌生环境会变得谨慎、胆小,总是机警地观察环境而不能快速融入环境。

  如何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期的宝宝,的确像个随时会爆发的小炸弹,但也有些办法,能让我们提前想办法做准备,防止引爆他们的不安情绪。

  1.练习短时间与宝宝分开

  我们可以特意安排出几分钟的时间,假装一次出门,让宝宝交给其它的抚养人,让宝宝体会到其实妈妈不在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是安全的。随后逐渐拉长出门的时间,直到我们可以正常出门办事了。

  “捉迷藏”也是经常用来在分离焦虑期让宝宝明白“现在看不见但一会儿还会回来”这样一个概念的,多跟宝宝玩玩这类的游戏,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妈妈短暂的不见。

  2.有正式简短的告别仪式

  一定不能偷偷地走!

  如果不跟孩子告别,每次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孩子可能玩着玩着前一秒还看见妈妈了,后一秒就找不到人了,那种感觉其实更崩溃。她会觉得妈妈随时可能消失不见,全天的状态都会更警惕和不安。

  在你要走的时候,一定记得别拖拉。简短告别,迅速离开,而陪着孩子的那个人可以用其它东西吸引一下宝宝的注意力。放心吧,很快你就会发现,在你关上身后的门时,孩子的哭声也戛然而止了。

  3.遵守你的承诺,用孩童般的语言

  跟孩子约定好你回家的时间,并且学会使用宝宝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时间。比如说如果你告诉他你会在下午5点回来,宝宝其实并不理解,你不如换成“妈妈会在你吃完点心之后回家”。如果你会离开家好几天,你也可以告诉宝宝“妈妈会在你睡了三次晚上的长觉之后回来”。

  4.为宝宝准备熟悉的安抚物

  如果宝宝能有一个平时非常喜欢的安抚玩具,它将会在这个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还没有,你可以尝试用一件有妈妈味道的睡衣来当作在妈妈离开时安抚宝宝的代替物。

  5.给宝宝充分的耐心与爱

  要知道,这个阶段总归是会过去的。面对宝宝的占有欲、大哭大闹,我们反而更应当理解他对我们的需要和爱意,尽量保持温和克制。我们可以尽量引导宝宝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刻,但如果宝宝对你的依赖太强,那也需要我们耐心去接纳他的情绪,增加互动与陪伴。

  千万不要采取如下做法:

  不理睬宝宝的哭声,狠心的走开;硬掰开宝宝的手,然后离开;把宝宝单独隔离到另一个地方,不让他看见,然后趁机走开;趁宝宝玩得高兴的时候,偷偷地走开。

  我们要做的只是不逃避、不欺骗、不偷偷摸摸的离开,我们学习尝试这些训练方法,也是为了更加科学的面对并且陪伴、鼓励着孩子尽快度过这个分离焦虑的阶段。

  未来的路那么长,我们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但孩子的脚步慢,我们也要耐心的,去等等。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