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导致宝宝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宝宝学走路之前不容易被发现,而等到发现宝宝走路异常时,治疗已经比较困难了。因此,早期发现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极为重要。
重视新生儿时期的筛查
我国一些地区已将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筛查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这对早期发现发育性髋关节异常非常有利,筛查出的发育异常宝宝可以及时得到治疗。越早治疗,治疗方法越简单,效果越好,宝宝的痛苦也越小。如果等到宝宝学走路后出现步态异常(鸭步)再治疗,往往需要手术矫治,治疗难度和手术风险加大,效果也不很理想。所以,父母应该重视这项筛查,如果医生建议做髋关节超声检查,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
自检也很必要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宝宝下肢活动会受到限制,妈妈掌握以下髋关节外展试验方法,就能大致判断宝宝是否存在一定问题:
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将其双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使两腿外展。如果双膝外侧能同时接触床面,说明宝宝的髋关节没问题;如果某一条腿的膝外侧不能平放在床面上或有“咔吧”一声弹响,就说明该侧髋关节有异常。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妈妈不妨给宝宝试一试,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进一步采取更准确的方法检查。
哪些宝宝容易发生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1.有家族史的宝宝。发育性髋关节异常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宝宝发病几率要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宝宝。
2.女宝宝。妈妈怀孕期间,女宝宝对妈妈体内自然产生的松弛肽(使妈妈骨盆韧带松弛,便于胎儿娩出的物质)更为敏感,更易造成髋关节韧带松弛。
3.臀位出生的宝宝。出生前,这些宝宝的双下肢位置可能与其他宝宝不同,造成髋臼发育不良。
4.出生时下肢受到牵拉的宝宝。分娩过程中,如果孩子的下肢受到不当牵拉,可导致髋关节出现异常。
5.包“蜡烛包”的宝宝。将宝宝的双下肢抻直包裹,会造成股骨头和髋臼不在自然的位置上,可能促使髋关节异常发生。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