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儿科指南 > 新生儿眼底筛查不容忽视 早产低更应及早检查眼底
新生儿眼底筛查不容忽视 早产低更应及早检查眼底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6-06-18 09:38:00    阅读量:1428次
[摘要]:今年6月6日是我国第21个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呵护眼睛,从小做起”。据资料显示,在婴儿和学龄前儿童中,有视力问题的占5%-10%。对此,徐医附院眼科主任李明新博士提醒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明亮的未来,一定要重视新生儿眼病筛查,特别是早产儿。

  今年6月6日是我国第21个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呵护眼睛,从小做起”。据资料显示,在婴儿和学龄前儿童中,有视力问题的占5%-10%。对此,徐医附院眼科主任李明新博士提醒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明亮的未来,一定要重视新生儿眼病筛查,特别是早产儿,只要体重低于2千克,在37周以前出生的,都应该在眼科医生那儿进行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错过治疗的窗口期,宝宝很难再获得正常视力

  谈到关于“孩子眼健康”的话题,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严重眼外伤及球内异物等方面拥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李明新博士,首先提到了先天性眼病。他说,“先天性眼病是儿童眼盲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该病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国内的统计数据表明,约有10%的早产儿,会发生视网膜病变,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李主任介绍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易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近10余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大幅上升,其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据了解,早期病变只存在血管发育的异常,90%以上得到及时治疗的早期患儿都可以取得极好疗效。但如果病变进展,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就需手术治疗,而且手术难度较大效果也不理想。而当病变进展到晚期,将发生全视网膜脱离,并可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眼球萎缩,即使手术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尤为关键。从最佳治疗期3期到4期,一般仅需数周时间,如果错过治疗的窗口期,宝宝将很难再获得有用的视力。”

  采访时,李主任还提到一个普遍现象“一些生育早产儿的年轻父母总说,宝宝长得挺好,看着没什么健康问题,现在还太小,一些检查过几个月再去吧。还有一些家长,带孩子检查,看到医生使用开睑器撑开宝宝的眼睛检查眼底,高度紧张,担心对孩子眼睛有影响,于是不愿接受检查。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就错过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要想拥有健康的宝宝,筛查意识要加强。早产儿由于出生早,视网膜的血管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这种病变发生以后,孩子不可能表现出眼睛外观不正常,所以家长也容易疏忽。所以,国家规定所有的早产儿,只要体重低于4斤,或出生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都应该在眼科医生那儿进行眼底检查。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苏北地区较早开展了早产儿规范化眼底筛查,平均一年筛查近千人次。目前,做过的最轻体重的仅为900克。”

  此外,李主任还提醒,眼底病变并不仅限于早产儿,孕期有过贫血、妊高症、母体出血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属于低体重、双胞胎或多胞胎,进行过氧疗,出现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脑出血等,有过手术史、输血史等情况的新生儿都属于高危因素,尤其需要筛查。筛查的最佳时间,正常新生儿(胎龄37周以上)为产后24小时,早产儿的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

  发现宝宝对光线刺激没有反应要高度警惕

  对于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李主任介绍说,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有1/3并非遗传,主要由于母体环境影响造成的,比如妊娠早期(怀孕头3个月)的风疹、水痘、单纯疱疹、病毒性感冒等都可以造成晶状体混浊;妊娠期营养不良,骨盆放射线照射,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量四环素等,或者妊娠期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孩子先天性白内障。

  那么,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有哪些症状?李主任分析说“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没有眼神,大约出生7天以后,会经常自己用手揉眼睛;不能注视,对光线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眼睛更不能随着光线游走;新生儿的瞳仁发白,缺乏光亮时,就要高度警惕了,绝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延误治疗。此外,有家族白内障遗传病史者,更应注意新生儿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远离白内障的危害。”

  放任屈光不正,影响孩子一生

  聊到视力问题,李主任说,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种复杂又麻烦的弱视情形。“如果幼儿屈光不正时,孩子的视网膜的物象始终模糊不清,而大脑中枢长期接受这种模糊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弱视。当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屈光不正性弱视,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进一步,李主任分析说,3岁前是孩子视觉形成的重要阶段,2-3岁的孩子通过视力表检查即可发现问题,如延误治疗,超过6岁再治效果大打折扣,造成不可逆的视觉障碍。屈光不正未被及时发现和正确干预,不仅看不清这个世界,还可能会引起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调节性斜视。无论弱视或者斜视,一方面可能最终导致孩子在成年后永久性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其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遗憾终生。另外一方面,从外观上影响其容貌,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对此,他提醒家长,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视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导致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这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期非其他眼病所能解释的功能性的视觉发育障碍,因为它是发育的停滞,所以没有办法靠手术或药物来治疗。长大后弱视也是没有办法通过戴镜矫正到正常的,如果不进符早期治疗,则一辈子都不会提高。

  “所以,治疗小儿弱视,越早越好。为了防止婴幼儿届光异常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应重视儿童视力屈光筛查,新生儿满42天即可进行视力屈光筛查,对婴幼儿的屈光发展做出初步评估,有助于发现高度屈光不正,减少弱视、斜视的发生。”李主任说。

  眼外伤

 儿童眼外伤最易造成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

  “儿童有好奇心重、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同时控制力、自我保护意识差,若家长疏于照看,容易发生意外而受伤。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眼外伤的发生率较高。我国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儿童眼外伤约占外伤总数的25%,致盲率高达60% -70%。”李主任表示,眼外伤主要有钝挫伤、眼球穿通伤、化学灼伤几种类型。轻则引起视力下降,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重则导致眼球萎缩甚至摘除眼球,不仅丧失视力,而且影响外观。

  近年来,徐医附院眼科经常收治因各种原因造成眼外伤的患儿。李主任说,有不慎被车辆碰撞伤及眼睛的2岁多的患儿,被尖锐的玩具刺伤眼睛、或是被玩具枪打伤眼晴的患儿已不在少数。

  对于儿童眼外伤,他强调说,儿童眼外伤最易造成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才是避免儿童眼外伤发生的根本办法。大部分儿童眼外伤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家长除加强对幼儿看护外,平时要多教孩子有关保护眼睛构知识,经常叮嘱宝宝不要玩发射性玩具枪、剪刀、鞭炮等危险的物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