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传来喜讯!2021年度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学新技术引进评估项目和医学科研立项名单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有10项新技术成果上榜,分别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其中一等奖获奖数目实现近五年的新突破。
医学新技术引进评估项目和医学科研立项项目获批数均居徐州市首位,再次强化了徐医附院在淮海经济区医学中心首位度。徐医附院心血管内科一项新技术: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LS2D-STE评估ACS患者存活心肌,获评一等奖。
一项新技术,关系治疗成败
大家都知道,心肌细胞是帮助心脏进行收缩功能的细胞组织,目前是不可再生的。心肌细胞一旦受到外部创伤或病理性损伤后,会引起凋谢、死亡。特别是对于患有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的人来讲,如何精准监测存活的心肌细胞,准确建立供血通路,确保心肌细胞能够继续存活,对于患者来讲意义十分重大,也关系着治疗的成败。这也是徐医附院心血管内科的这项新技术能够获评一等奖的原因。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徐通达教授,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估存活心肌的技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技术。因侵入性技术存在并发症,辐射暴露及高昂的手术费用,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有三大类:
1、检测心肌细胞代谢功能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评价心肌,检查费用高、分辨率较差、机器数量少及放射污染可能,临床尚难以推广。
2、检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的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DE-MRI),是通过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来检出存活心肌的常用手段。不足之处是价格相对昂贵,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存在幽闭恐惧症可能。另外,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不能耐受相关检查,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推广。
3、检测心肌收缩功能储备情况的常规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存活心肌收缩功能储备标准方法,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它的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徐通达医疗团队也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及创新。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下特异性分层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检测存活心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使冠心病患者较早检测出存活心肌,进行冠脉介入支架干预治疗,对改善心脏功能和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徐通达教授介绍。
争分夺秒!这项技术优势明显!
“去年,我们接诊了一位84岁严重冠心病的患者,他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多支、多处冠脉血管严重狭窄,伴有钙化。”
据家人介绍,外院医生告诉过他们,老人已经八旬高龄,血管非常脆弱,且心衰严重,已经不能进行支架介入治疗,建议进行冠脉搭桥外科手术治疗。老人辗转多家医院,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考虑到患者高龄,心衰严重,且外周血管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冠脉搭桥手术,其家人最终找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徐通达主任。
“根据患者的现有检查结果及冠脉造影结果,我们应用心脏超声分层斑点追踪新技术,对患者存活心肌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徐通达称,评估后发现患者前壁尚存在部分存活心肌,其余多处为心肌纤维化状态。结合检查结果,就针对该部位进行了部分血运重建,植入了2枚支架。“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胸闷憋喘症状较前有所缓解。”
3月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较前有所提升,心脏射血功能由既往的35%改善至50%,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在这个病例中,对患者的存活心肌检测非常重要,因为它给下一步的手术指明了方向。”据徐通达介绍,存活心肌就是心肌缺血后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功能异常的心肌在恢复血供后其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只有检测到存活心肌,才有在该部位进行血运重建的必要。”
而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中,可谓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因为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了血管狭窄和堵塞,进而导致了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疾病。如果病情发展到了心肌梗死,在突发心肌梗死30分钟内心肌就会开始出现坏死,在6-8小时内心肌会完全坏死。
就像之前的病例中提到的,许多患者都有多年的冠心病病史,没有及时的进行血运重建,多支多处血管都有严重的病变,甚至闭塞。我们都知道,每支冠脉血管都有它们支配的心肌,如果术前没有进行存活心肌的评估,医生的考量就是对心脏进行完全再血管化处理,也就是对所有的病变都进行支架置入,因此往往需要3枚甚至以上的支架置入,这对患者无疑造成了一种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而且许多患者由于高龄或者低体重等原因也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
徐通达主任称,一旦接诊到这种患者,如慢性闭塞性病变,多支多处血管病变等复杂冠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一定要尽快找到患者的存活心肌,针对支配存活心肌的冠脉血管进行血运重建,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存活心肌的检测是决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速度快、价格低、易操作
此次徐医附院心血管内科获评一等奖的“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LS2D-STE评估ACS患者存活心肌”技术,相对价格低廉,对于检测设备没有太多的要求,病床边即可进行操作;对于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没有太多限制,“另外还不需要额外的加用造影剂,10分钟左右就可以直接反应检测结果。”徐通达说。
据悉,从2016年至2020年,徐医附院先后做了相关病人的存活心肌检测310例。如果按照现在的新技术进行检测,大概每例病人可以节约7000元,这样临床花费就能节约大约7000×310=217万元。
由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价值,相关兄弟医院已经开展了该项技术,如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州市中医院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开展近150余例患者检查。
“这项新技术能造福更多的冠心病患者,能让更多的病人及时被检测出存活心肌,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徐通达说。
期待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