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脑网络组图谱。该脑图谱比目前国际通用的传统脑图谱精细4到5倍,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昨天,该图谱已正式上线,供国内外科技人员和临床医生免费使用。
人类脑图谱是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石。脑图谱的发展由脑科学自身发展及神经技术的重大突破等因素共同驱动。目前最常用的脑图谱还是100多年前德国神经科学家Brodmann在单个人的尸体组织标本上利用细胞构筑绘制的脑图谱,即Brodmann图谱。虽然国外有些实验室试图利用超薄切片技术、染色技术以及显微观察技术,基于脑标本的超薄切片构建细胞构筑概率脑图谱,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细化Brodmann分区,但是由于不能针对特定个体进行脑区划分,而且耗时耗力,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受限制。目前也有一些基于磁共振图像构建的脑图谱,但由于脑区定义粗糙,甚至存在明显错误,很难与脑的功能解剖相对应。
在这种情况下,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突破传统脑图谱绘制的瓶颈,提出了“利用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绘制脑网络组图谱的想法。通过6年的努力,该团队利用活体磁共振成像,成功绘制出全新的脑网络组图谱。该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区。
“磁共振成像最大的优势,就是活体成像,且无任何辐射。”据科研人员介绍,脑网络组图谱的构建将引领人类脑图谱未来发展从标本走向活体,从粗糙走向精细,从单一的解剖结构描述到集成结构、功能和连接模式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描述,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
同时,该脑网络组图谱能提供每个亚区的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从而明确每个亚区的组织模式及功能意义,这将为研究脑与行为的关系提供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加深对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认识的同时,也为理解人脑结构和功能开辟了新途径。它还将对未来类脑智能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启示。
记者了解到,脑网络组图谱能够提供的个体化的精细脑区亚区以及定量的连接模式,不仅能为神经及精神疾病的新型治疗技术提供准确的定位,而且还将为脑中风损伤区域及癫痫病灶的定位、神经外科手术中脑胶质瘤的精确切除、以及对功能脑区更严格有效的保护做出贡献,甚至可极大程度地推动此类技术在临床神经精神疾病治疗的应用,提高诊断质量与治疗效果。
目前,脑网络组图谱已经在其门户网站上(http://atlas.brainnetome.org) 开放共享。
这一全新的脑网络组图谱一经公布便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据悉,欧盟人脑计划即将在其神经信息平台公开发布该图谱;国际神经信息学协调委员会也已在第一时间在线发布了人类脑网络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