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随笔
“疫”线“天使白”,守护健康“绿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让党旗飘荡在一线,把坚固的堡垒筑守在一线,无声的战斗中冲锋在一线,守彭城,护家园!”
为了牢固树立“医护零感染目标”,市一院定期围绕新冠肺炎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以及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个人防护等开展全员培训,重点科室还要针对新冠肺炎相关医疗技术组织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完善应对新冠肺炎病例医疗救治应急处置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成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应急演练,真正做到了“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提前为这场随时打响却没有硝烟的战争,共筑坚固的防线!
面对徐州当前的突发疫情,市一院派出的紧急救护队的医护队员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担当之歌、奋斗之歌、奉献之歌;他们舍小家为这个城市,听从号令,不顾危险,奔赴抗疫救治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践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尤其作为党员身份的医务工作者充分彰显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时状态的紧迫感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去。
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市一院立刻抽调各科室医生和护士等50余人赶赴支援徐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作为继第一批医疗队的主要增援人员,执行徐州市新冠疫情防控防疫的工作任务。
连日来,市一院医疗救护队伍一往无前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以院为家,用心坚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医护人员严格落实《病区医院院感管理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做好分级防护,确保治疗方案第一时间执行到位、精准救治第一时间落实到位、人民健康第一时间保障到位。
进驻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当天,根据医疗护理要求,成立9人一组小队。第一次上班从晚上8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从舱内出来。每个人上班只有一套防护服,如果中途出去,这套防护服就不能再用了;首先是为了节约紧张的医疗物资,其次是为了不增加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家坚持进舱后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队员们不惧危险、顽强拼搏,站好每一班岗,完成好每一件细微的治疗护理工作……
“深夜 2点值班,提前到岗,需要换上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护目镜、防屏面罩、佩戴手套,差不多用了整整40分钟,直到早上8点多下一组小队来接班,高度紧绷的神经才能暂时的放松下来……”舱内的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工作强度大不说,心理压力更大。医护人员的寥寥数语,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生死时速。每一分、每一秒,医护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魔搏斗,拼尽全力抢救同胞的生命。
在紧张的工作中,医护人员们一边适应环境,一边拓展工作领域。借助查房、病例分析、制度制定、优化流程等具体事务,对新冠肺炎救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在轮转小组的精诚合作下,将满房的病人逐渐缓解病情,直到治愈出院。他们必须做到关口前移,尽早识别有潜在的危重患者,及时上报专家组,给予病患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奋斗,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在这个关键时期,医护要团结,医患更要团结。
病区40多个患者,大部分患者生活是不能完全自理的,小到15天的新生儿,大到90多岁的老年人,还有不断进舱的孕产妇。最让医护人员不放心的是一个5岁小男孩,他们用频繁而细致地关注,帮无助的孩子坚定战胜“疫魔”的决心。他们时不时地去看一下孩子的体温变化、被子是否盖好、氧饱和度的夹子是否掉了;及时拍摄视频传输给家长沟通孩子的状态,安抚家长焦虑的心情……
“勠力同心,携手勇战疫情”,正值初夏时节,不能开启任何的制冷设施,医务人员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开展工作,让人难以透气,被汗浸湿的衣服也一直没干过;当医护人员摘下口罩,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那红肿脱皮有勒痕的脸颊;由于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穿上那密不透气的成人纸尿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护士们剪掉飘逸的长发,一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应对疫情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最美逆行者”的风貌。还有的因为反复消毒,皮肤开始出现破溃、导致伤口流血,看起来触目惊心,着实让人泪目和心疼。然而,倦容和深深的伤疤,却阻挡不了医者的美丽;坚定的眼神中,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
一身白色的铠甲,敢于直面病毒的威胁,敢于正视未知的风险。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白衣战士”是患者的“守护天使”,他们用丹心点亮了生命的“微光”,用生命构筑了坚实的“防线”。作为党员,他们不辱使命,众志成城,救死扶伤,以保护病人为天职……他们是父亲、母亲,也是儿子、女儿,但是他们都是国之战士,人民英雄!待到云开“疫”散时,一碧万顷醉云龙,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