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领域仍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心衰患者的症状表现的愈发明显,频繁夜醒、呼吸困难甚至失眠,严重影响正常的休息。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专家提醒,夏季本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若夏季出现身体不适,切莫以为是天气所致而放松警惕,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心衰发出“信号” 勿让天气来背锅
李大爷(化名)今年66岁,患有高血压多年。今年入夏以来,他频繁夜醒,还觉得胸口憋闷,喘不过来气,一定要坐起来才会舒服一些,以为是夏季天气闷热所致,没怎么当回事。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上下楼梯也开始变喘,呼吸困难,这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徐州市中医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李大爷是由于高血压的缘故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心脏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发展为心衰。
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赵光介绍,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属于一种进展型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或是控制情况较差的高血压、肺栓塞、心脏瓣膜病、甲亢、贫血、长期吸烟酗酒,以及某些药物的应用同样会导致心脏受损,致使心衰的发生。
“通俗地说,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心肌通过舒张和收缩,为全身血液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心脏这台发动机一旦出现过热、异常运转等故障,就会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使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此时,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心悸、水肿等,会感到十分痛苦,病情加重时,不仅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炎症增加,还会出现血管功能障碍等疾病。”赵光如是说。
明确多种诱因 延缓发展进程
据了解,心衰一旦发作,最常见的分型有两种:心衰急性发作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
赵光介绍,心衰急性发作最大的特点是“快”。患者由于突发心梗、严重房颤、大量输液、重症心肌炎,而在瞬间或在两三天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即便端坐着也喘不上气来,有些患者还会咳白痰,甚至咳血痰,同时会出现脚、踝、小腿或腹部进行性水肿,意识不清晰,不能清楚地思考问题。如果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千万别扛着,必须马上送医,时间就是生命。
“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是患者既往患有心衰,经治疗后病情平稳,但某天突然由于喝水较多、暴饮暴食、感冒,或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糖尿病、发烧、心绞痛,导致心衰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尿量减少、严重水肿,腿比原来粗两三倍,甚至出现皮肤表面渗水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心衰加重表现。”
此外,若患者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这种心衰的高危人群,要积极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生活中要多注意清淡饮食、控制体重,才可延缓发展为心衰的进程,减少或防止患者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改善症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一旦感到身体不适,还应尽快到医院救治,明确发病的原因,找出心衰的诱因非常关键,尽早启动心衰的规范化治疗。
中西合璧 帮助患者固本治标
赵光介绍,为了减轻心衰患者痛苦,在治疗心衰方面,徐州市中医院首先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西医的多种药物,以及配合着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起搏器植入体内等多种医疗技术手段,对于治疗心衰有不错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中医药在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病程进展、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当患者对西药产生不可逆的耐药性时,中医药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后症状得到改善,这就是很多患者选择坚持服用中药的原因。前几天刚收治的一名患者就从排斥西药转为服用中药。”赵光说,“中医讲究一个辨证论治。出现了心衰的明显症状,也要辨证用药。像李大爷这样的患者有很多,起初的症状就是憋闷,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采用中药调理,可以改善患者食欲,提高睡眠质量,从而达到‘护心’的效果。”
赵光说,心衰病证以阳虚血瘀最为常见,治疗上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患者久病,耗伤阳气,导致心阳虚衰,阳虚则不能温煦津液,水湿及血行受阻,津液流溢于脉外,潴留于组织脏腑之间,形成水液。心阳亏虚是心衰发病的关键,并贯穿于心衰的整个病理过程。所以说,采用中医药调理,除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外,还可以逐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
赵光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从事心血管临床诊疗20年,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进修一年,多次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培训及学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结合诊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脏疾病。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电话:13775889610。
来源:徐州市中医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