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妇产科病区主任带你了解子宫内膜癌和妊娠期糖尿病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妇产科病区主任带你了解子宫内膜癌和妊娠期糖尿病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2-08-11 16:58:00    阅读量:10102次
[摘要]:淮海名医: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妇产科病区是深受邻近区域产妇们好评的科室之一。炎炎夏日,该病区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开展科普活动。1子宫内膜癌是什么病例回放今年35岁的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妇产科病区是深受邻近区域产妇们好评的科室之一。炎炎夏日,该病区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开展科普活动。

  1子宫内膜癌是什么

  病例回放

  今年35岁的张女士婚后一直未要孩子,加之工作较忙,压力太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体重较前明显增加。近期月经也变得不规律,经量较多,淋漓不断,起初张女士觉得是劳累所致,没有在意,但这一次的月经滴滴答答持续了20天,张女士感觉不对随即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其子宫内膜厚14mm,回声不均匀,后经诊断性刮宫术显示:张女士为高分化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今天邀请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妇产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陶巍带你了解子宫内膜癌。

资料图片

  子宫内膜癌常见诱发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与雌激素相关,各种因素导致雌激素水平紊乱都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诱因。

  1)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症状的发生,而由无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的拮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2)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又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个单位(kg/m2),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增加9%。糖尿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患病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压者增高1.8倍。

  3) 绝经后延和晚绝经

  据有关报道显示,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

  4) 不孕不育

  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孕,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相反,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5)卵巢肿瘤

  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内膜癌。

  6) 外源性雌激素

  如果单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疗达5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则会增加10~30倍。

  7)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患子宫内膜癌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约为对照组的1.5倍。

  8)生活方式

  有一些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包括久坐不动和高脂肪饮食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

  1)阴道流血

  少数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能无任何症状,临床上难以发现。但90%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为各种阴道流血。

  2) 阴道异常排液

  早期可为少量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因肿瘤体积增大发生局部感染、坏死,排出恶臭的脓血样液体。

  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

  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或压迫神经所致腰骶部疼痛;病人可能会出现贫血、消瘦、发热及恶病质等体征。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

  1)手术

  手术是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选择,也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判断预后,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2)放疗、化疗

  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最常见的是手术后给予放疗以杀死任何残留的癌细胞并防止复发。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手术风险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单独使用。而化疗多用于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透明细胞癌、复发病例、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

  3)激素治疗

  适应征:晚期或复发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性手术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

  4)中医药治疗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放疗、化疗的效果,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期起到一定作用。

  2妊娠期糖尿病不可怕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