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泥,大家一副了然的表情:“盖房子用来坚固的嘛。”,可说起骨水泥,很多人表示闻所未闻。它是一种用于填充骨间隙并具有自凝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发挥着固定骨骼的作用,广泛运用于微创骨科手术中,尤其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引发的脊柱骨折。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多年前开展此项业务,每年采取类似手段治愈的病人几十例,前不久,骨科再次刷新年龄“天花板”,95岁的徐奶奶在接受骨水泥治疗后挺直了腰杆。
轻轻一碰腰椎折了
一针“骨水泥”解烦恼
任凭徐奶奶如何回忆,她也想不起来自己的腰是怎么伤的。“好像是腰碰在了桌子上,,没多久我就觉得疼,疼的走路都得慢慢走,本以为过几天能好,结果半个月过去了,不但不见好,反而越来越疼。”当徐奶奶被送到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求诊时,检查报告上赫然表明,腰椎压缩性骨折,被压缩了近三分之一,椎体骨髓水肿明显。元凶找到了,那该如何“除凶”呢?
副主任医师黄世超向其家人解释说,徐奶奶的伤处被耽搁较久,复位已然不现实,若按照家人的想法选择卧床的话,至少要3个月以上,而且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风险,褥疮、坠积性肺炎、感染等的并发症都将威胁老人的生命。现有一种技术叫椎体成形术,向病变椎体内注入 " 骨水泥 "以达到迅速粘合固定、强化椎体、即刻止痛的效果,具有恢复快、痛苦小、减少卧床并发症等优点,也避免了传统大手术带来的伤口长、痛苦大、恢复慢、风险高等缺点。家人欣然应允。
整台手术约持续1个小时,骨科二组组长魏广奇,主任医师倪锋,副主任医师黄世超共同协作,利用“C臂透视仪”精准定位伤椎,在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用穿刺针通过切口采取边透视边注射的方式,成功为骨折腰椎注入高粘度“骨水泥”,椎体高度有了很大程度恢复,一针解决病痛。黄世超笑言,若不是因为老人对于疼痛过于敏感,穿刺针稍一触碰便不安扭动,手术的时间还会更短:“老人脊柱侧弯严重,旋转畸形明显,背离了正常的解剖结构,给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但是最后的手术效果还是很好的。”
术后第二日,徐奶奶下床活动,疼痛明显减轻,第三日便顺利出院。
一把老骨头?骨质疏松
老人骨质的“头号敌人”
很多老人常形容自己是一把老骨头,禁不住折腾。这是一种自谦,却也是一种现实。随着年纪渐长,全身骨头也越发脆弱,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而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有些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并不需要多大的外力即可发生椎体骨折。轻者感觉腰背部疼痛不适,重者疼痛不能站立、翻身或者平躺均不能忍受。
黄世超表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但多数老人几乎没有症状,只是在发生骨折或者做其他检查时才发现。女性患者是男性的4倍。他提醒,当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有摔倒病史,特别是提重物、咳嗽发生摔倒,且受伤后表现为胸腰背部急性剧烈疼痛,改变体位后疼痛加剧就要高度怀疑椎体压缩骨折,要尽快到医院排查。
当出现椎体压缩骨折时,“骨水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将这种特殊的粘合剂注入骨折椎体,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具有“精准、微创、恢复快”等优势,自此项目开展以来,科室已成功实施“骨水泥”手术数百例,为上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