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在江苏省医院协会公布的的第六届(2022年)医院品管圈比赛获奖名单中,铜山区人民医院申报的“留芯圈”荣获二等奖。赛事从来自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申报的506个圈组中,经专家专业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51圈,二等奖104圈,三等奖155圈,优秀奖196圈。“留芯圈”参赛选手张晓然、汤婷婷以富有激情的演讲,图文并茂的PPT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科室护理质量改进的成果,赢得了专业评审的首肯和赞扬,表示将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作为品管圈的主题,操作性强,适用性高,几乎所有住院患者都可受益,真正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品管圈是指医院的医护人员自发组成几个人围成一个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人员的配合,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利用品管圈,不仅能提升医疗质量、控制成本、改善服务,还能提升一线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之所以选择把“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作为此次参赛主题,源于张晓然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对于留置针“又爱又怕”,虽然留置针可以减少每天扎针的痛苦,但仍因各种原因会减少留置时间,尤其是老年人,血管质量下降,反复穿刺让他们颇为无奈和害怕,如何尽可能的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反复穿刺的情况发生,变成了张晓然和同事们日常关注的护理重点。留置针使用是否通畅,直接影响着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护士作为留置针的直接使用者,冲封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留置针的寿命。因此护理人员们对堵管原因进行调查,广泛收集数据,得出堵管——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改进。因新护士经验欠缺,冲管封管操作流程不规范,那就反复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因患者留置针相关知识缺乏,那就多宣教增强患者意识,同时提供约束手套,使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因血管选择不当,那就反复提醒护士尽量选择上肢血管,避开关节或活动力度大的位置等。当在科室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推广和操作后,调查数据显示堵管率明显下降,可见之前的改进措施可行、有效。
当接到江苏省医院协会将举办品管圈比赛的消息后,护理部主任陈美环第一时间想到了“留芯圈”,“静脉治疗是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也是患者重要而有效地治疗途径,近年来,医院护理团队始终致力于研究,践行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力求提升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实现技术创新,提升患者满意度。”陈美环表示,“留芯圈”正是护理团队提升静脉治疗水平的有力佐证,她带领品管圈的组员们反复研磨,探讨,丰富PPT内容,通过反复分析与验证,获得一手资料,进行相应的改进,最终形成一套有效地,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实现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此之前,2020年在江苏省第二届“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演讲竞赛中,张晓然的作品《针针“留”畅》获得二等奖;2022年,在江苏省第四届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创新案例演讲竞赛中,张晓然再度获得三等奖,这两份荣誉背后都呈现医院在护理质量改进中团结、奋进的缩影。
本次品管圈大赛,医院选手与省内高手同台竞技,能突出重围获得二等奖,得益于医院的高度重视,科室的紧抓不放,圈组的慎独求索。既是一次练兵,更是一次对医院持续深化质量管理成效的检阅。铜山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在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狠抓护理质量管理创新活动,注重与患者、科室和医院建设管理实际相结合,合并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氛围,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和运用管理工具的能力,解决并攻克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医院护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