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参加体检的群众越来越多。体检报告单上出现“胆囊息肉”四个字时,很多人慌了阵脚,不知道“胆囊息肉”为何物,是否会癌变?会不会变成可怕的胆囊癌?是否需要手术?下一步怎么做?各种问号伴随着体检报告涌现而出,今天,我们请市中心医院肝胆胰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科寇昌华博士来给大家说一说如何应对“胆囊息肉”。
寇昌华团队手术中(资料图)
发现胆囊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对此,寇昌华表示,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要切掉,而要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如大小超过了10毫米,或者增长速度明显,又或者合并胆囊结石、明显的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明显增厚等,就要考虑积极手术干预了。
当然,患者的年龄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胆囊息肉患者年龄大于50岁,建议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因为一般年轻患者息肉癌变的可能性会相对小一点,年龄越大,息肉癌变的风险也会有所增高,以免等日后高龄再接受外科手术的担忧。
寇昌华提醒,即使暂时不需要手术干预的胆囊息肉患者,要坚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是6-12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对比上次检查观察息肉是否出现明显的增大,一旦息肉增长速度较快,依然是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
不吃早餐,容易“招惹”胆囊息肉?
有些人觉得早餐吃不吃无所谓,其实这是对身体非常大的一个损伤,长期不吃早餐,胆汁淤积在胆囊内,会对胆囊黏膜产生刺激,诱发胆囊黏膜发生炎症,日积月累下就有可能导致胆囊息肉。
因此,一日三餐饮食要规律,特别是每天的早餐不能省,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如果已经有胆囊息肉的朋友,更要注意早餐可以适当摄入植物性的油脂,刺激胆囊收缩,排出胆汁,有利于控制胆囊疾病的发展。
由于大部分胆囊息肉在早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不过,少部分患者会合并慢性胆囊炎,会出现腹胀不舒服,尤其是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后出现饱胀不适感,但通常在一两个小时候后缓解。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容易忽略这个问题,或者误以为是胃炎、胃病,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防止胆囊息肉进展的有效措施。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胆囊息肉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种类的息肉有各自不同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另外,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也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目前来讲,多数胆囊息肉消失或变小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早期发现尤其重要。
胆囊息肉会不会发生癌变呢?寇昌华解释:胆囊息肉确实与胆囊癌密切相关,呼吁大家还是要重视这个疾病,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忽视而让原本可能只有几个毫米的小息肉发展为胆囊癌。胆囊息肉根据病理基础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大类。胆固醇性息肉发展为胆囊癌的可能性是非常小,而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但由于目前仍没有办法在手术之前明确息肉的性质,要切除后才能通过病理分析明确性质,因此:10毫米以上的胆囊息肉最好能够进行积极的手术处理。
博士推荐:
胆囊息肉治疗推荐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切除
目前,胆囊息肉切除手术首选方式是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切除术,绝大部分患者已经不需要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对于手术前评估可疑胆囊癌或胆囊息肉恶变者,可以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暂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虽仍有恶性或潜在恶变可能,但概率要小得多,只要进行定期动态随访。
不少患者对于切掉胆囊心存恐惧,毕竟是身体上的一个器官,切掉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寇昌华解释道,虽然胆囊切除了,但是人体胆汁的分泌是不受影响的,这是因为胆汁全部都是由肝脏所分泌的。不过,有可能会出现胆总管的轻度扩张,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改变,坚持定期复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胆管扩张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建议术后2-3个月内避免进食太多脂肪类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尽量保持清淡饮食,等过了这段适应调节阶段,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不需要终身服药。
【博士风采】
寇昌华
肝胆胰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先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多家肝胆胰中心培训学习。现任徐州市抗癌协会胰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大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委员;曾获得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主持徐州市科技局课题一项,参研国自然课题及省部级课题各一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SCI3篇,中华级论文1篇。
技术专长:在肝胆胰、胃肠、甲乳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对肝胆胰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有着深入的研究,注重肿瘤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能够开展肝胆胰脾外科等各种常规及复杂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