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完成首例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手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精准介入治疗,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标志着我院在运用先进腔内影像技术指导疑难复杂冠心病精准介入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冠脉介入手术在精准诊疗方面再上新台阶。
一直存在的“心病”终于消失了
据介入导管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健回忆,2022年8月,年仅55岁的患者刘先生因反复憋闷长达半年特意来院就诊,常规检查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功能衰竭,LVEF(左室射血分数)仅36%(正常55%-75%),王健立即为其安排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病情和王健预估的差不多,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闭塞,回旋支中远段重度狭窄99%,右冠中段狭窄50%,“刘先生年纪并不大,居然三支血管病变且其中最重要的前降支完全闭塞。”王健坦言看到这个检查结果,他着实的替刘先生有些后怕,“再耽误耽误,真就无力回天了。”
在同家属沟通后,王健通过介入手术,顺利开通前降支。考虑到前降支处于“废用性萎缩”状态,所以并没有急于置入支架,而是在前降支及回旋支病变处施行药物球囊PCTA术治疗,手术顺利,计划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近日,刘先生回院复查,LVEF(左室射血分数)从原来的36%提升至了42%。后复查冠脉造影并行OCT检查,可见原回旋支恢复状态良好,无需进一步处理。但前降支仍有重度狭窄,需要进一步置入支架治疗。
王健术中先经OCT检查,确定病变性质及程度、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然后精准植入冠脉支架两枚,随后用OCT检查提示支架膨胀完全贴别良好,顺利解除了前降支的狭窄,重建了冠脉血运,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术后患者感觉良好,第三天即顺利出院。
“第三只眼”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突破
王健介绍,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最准确方法,但其为二维平面图像,只能从有限角度看血管的轮廓,对于血管里面的情况,斑块性质等“三维”情况并不了解,因此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10μm)血管壁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应运而生,可以极大弥补冠脉造影的不足,堪称是医生的“第三只眼”。
OCT技术成像速度快,可更精准地观察支架植入术前冠脉病变近远端血管的参考直径、病变部位的斑块性质、分布,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支架膨胀、贴壁情况、支架远端有无夹层等。整个诊断过程非常安全可靠,又被称为“光学活检”。通过该项技术的检查结果,医生能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定量评估支架植入效果,大大提高了复杂冠心病介入手术精度。
一直以来,我院心内科不断寻求新突破,IVUS、OCT等腔内影像技术在我院心内科均已开展,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日趋精准,介入治疗质量持续提高。未来将不断加速奔跑成长,以期更好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