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民齐先生一家而言,一束花、一封表扬信,一面写有“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服务热情、护理周到”的锦旗,完全无法表达自己满腹的谢意;但对于重症医学科主任胡琪清和她的团队们来说,这恰是最好的奖励和鼓励。
回忆起父亲身在重症医学科的那段日子,齐先生坦言父亲年逾九旬,送进去的时候全家人已做好最坏打算,“我们知道进了重症意味着什么,胡主任每天都会专门告诉我们父亲今天的状况,好的坏的,她不隐瞒也不夸大。针对不好情况,她也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分析各种利弊。”
也正是因为家属的全然信任,胡琪清和同事们陪着老人闯过重重难关,最终到达了胜利彼岸。
九旬老人一身病痛
“我们会努力到最后”
齐爷爷是个有着40多年慢阻肺病史的老病号,多年来病魔将老人折磨的几乎要“缴械投降”。据齐先生回忆,由于咳痰喘伴随老人多年,多是住院消炎挂水,日子久了,一家人对老人的一些常见状况也有些忽视。
此次发病,老人在当地医院输液快一周,可不仅不见效,情况越发有些严重,以至于出现了意识模糊,反应明显迟钝。意识到情况不对,家人立即把老人送至六院。
在进行初检后,鉴于老人的身体状况,被直接送入重症医学科。
“接诊时,老人基本已是浅昏迷,呼之不应,情况很不好。”胡琪清和家属沟通后,在最快时间内对老人进行了详细检查。
看到结果,她和同事不由叹口气: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下呼吸道感染,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肌损害、慢性肺心病、心功能Ⅲ级,肉眼血尿,结合过往病史怀疑为前列腺癌……“40多年的疾病折磨几乎掏空了老人的身体,身体机能太差,加上高龄,这次的确是个大坎,但是我们一定会尽力而为。”胡琪清将老人的病情和盘托出,她表示,一定会努力到最后。
抢救治疗一直在进行,经过插管、吸氧、抗感染、床边纤支镜吸痰、化痰、控制血压、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在和病魔较量了十多个日日夜夜后,老人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肺功能逐渐好转,病情稳定了,各项指标检查结果也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精神状况越来越好。
当得知老人可以转入普通病房时,齐先生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齐先生的女儿在得知病情明显好转好,第一时间就送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和一束粉色闪烁着彩灯的鲜花。
家属无法陪伴
“有我们在请放心”
一边是系统治疗,一边是专业护理,双管齐下,收效颇丰。
护士长昝园园特别关注齐爷爷,老人心脏功能不好,耐受力下降,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操作护士密切关注他的生命指征,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泵入药物的剂量,并2小时就翻身拍背,据病情调整体位,缓解老人被疾病折磨带来的痛苦。
“老人年纪大了,身上本就会有一种‘老人味’,加上之前的一个多礼拜,因为状态不好,家人对清洁也有所疏忽,第一天入科的时候,老人身上的味道的确比较重,比较刺鼻。”护理团队完全不以为意,耐心地一点点收拾。
刚入科准备给老人进行气管插管时,医生刚掰开老人的嘴,一个意外出现了。因为老人长期痰多、粘稠,加上之前一段时间处于意识不清的状态,自主咳吐能力下降,导致上颚、牙齿、舌头上积聚了厚厚的痰痂,塞满了整个口咽腔,异味更是有点“辣”眼睛。但医生不以为意,和护士长一起徒手抠出痰痂,帮助老人口腔“减负”。
“虽然家人没办法随床照料,不过有我们在,你们尽管放心。”胡琪清是这样安慰齐大爷的家属,也是这样做的。
在老人意识渐渐清晰后,医护人员一边治疗,一边加强对老人的情志调护,不断安抚消除老人极度紧张焦虑的情绪,给他以勇气和信心。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
近几年,重症医学科经常会收到家属送来的锦旗及感谢信。
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传递的不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护人员辛勤付出以及对患者倾情服务的证明,彰显的是医患之问彼此的真诚与和谐,传递着浓浓的医患情。
监制 I 张雷
供稿 I 马萌
排版 I 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