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肝胆胰中心主任闫军和齐敦峰主任医师团队,创新采用肝癌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联合动脉染色荧光导航技术完成了腹腔镜肝IV段切除手术,标志着我院肝胆胰中心的腹腔镜精准微创技术实现再一次飞跃。
病例介绍
随访发现肝脏有占位
肝癌可能性大
6月中旬,59岁的李先生有20余年的乙肝病史,随访中发现肝占位1周,就诊于我院肝胆胰中心。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患者肝IV段包膜下结节,考虑肝癌可能性大。
我院肝胆胰中心作为董家鸿院士专家团队成员,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牵头下,定期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举行线上 MDT 疑难病例讨论。经过MDT讨论,认为李先生应尽快行手术治疗。经与李先生及其家属商量后,我院肝胆胰中心闫军主任决定为其实施“荧光腹腔镜下肝IV段切除术”。
在术前讨论过程中,患者的肝癌位于IV段,体积虽然不大,但通过影像学资料判断,肿瘤边界不清,对于此类情况,需要进行荷瘤肝段的精准切除。因此术中肝脏离断平面的判断尤为重要,但这也是目前业界难题。
闫军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三维可视化流域分析的经动脉染色荧光导航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技术”,目前完成病例数国际领先。该技术可实现任意肝段或亚肝段的精准染色,为手术提供清晰持久和全维度的导航,完美解决了肝脏手术的分割平面难以确认的难题。
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目标肝段进行肝动脉流域分析
DSA超选目标肝段动脉根部注射造影剂并栓塞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介入科牛苏副主任医师成功地完成了动脉超选染色及栓塞,紧接着由闫军主刀,在齐敦峰、石奎等的配合下,为患者完成了腹腔镜肝IV段切除术。术中目标肝段界限清晰,染色持久且没出现非靶肝组织的晕染。术后病理提示(肝左内叶)肝细胞性肝癌,肿块大小2.3×1.7×1.5cm,且合并1枚微小卫星病灶。
术后,李先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目前已出院。
闫军、牛苏在导管室讨论DSA方案
闫军团队在手术中
技术解读
肝癌的全流程标准化诊治是提高疗效,促进肝脏手术同质化的关键
闫军主任介绍,肝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是关键。但肝癌具有极大的生物学异质性,早期肝癌亦会发生转移,其主要肝内播散途径是荷瘤的肝段门静脉流域。因此把荷瘤肝段作为一个潜在的病灶完整切除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本例患者在术后病理中发现了一个微小转移灶,这是术前和术中都难以判断的,只有采用精准肝段切除的方式才有可能彻底清除病灶。然而肝脏作为一个实体性器官,各肝段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线,如何在术中分辨肝段之间的边界,是肝脏外科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既往的各种肝脏手术导航手段都各有缺陷。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经动脉染色的荧光导航技术具有成功率、精准度、持久性、稳定性诸多优势,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本例我们还采用了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肝癌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病灶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具有肝脏病灶智能识别、智能诊断、智能分期、智能流域分析及手术规划等功能。
我们采用上述的动脉荧光染色技术,能够将术前的流域性手术规划完美的复刻在肝脏上,为医生提供持久、稳定及全维度的荧光导航。解决了既往手术规划与手术实施完全脱节的问题。这也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本技术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肝癌的全流程科学分析及精准导航下的手术作业,可极大的提高肝脏手术的同质性,即任何级别的外科医生严格采用上述技术完成的手术,其疗效应该是相似的。最终实现精准肝脏外科的目标,使患者最大化受益。
术中靶肝段界限清晰,与三维可视化流域分析高度吻合,周围肝脏组织无晕染
本文审核
闫 军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业务副院长
肝胆胰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亚太肝胆胰协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肝胆胰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公共健康服务分会常委、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委员、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青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消化外科特邀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Immunology客座主编、青海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蚌埠医学院外聘硕士生导师。
经历:毕业于陆军军医大学,先后工作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二十余年,对肝胆胰良恶性疾病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外科技术。曾获得2014美刀手术视频大赛全国总冠军,2016“微创医师奖”全国第二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创新基金1项,参加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肝癌的基础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