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天的时间,一个长约4公分,深达2、3公分的伤口已明显愈合,这不禁让闫女士喜出望外,再一次刷新对我院伤口造口门诊的认识:“夏天的时候陪朋友来看腿,20天的时间,让她那条摔的稀巴烂的腿基本恢复如初,当时就‘惊’了我一次。这回轮到我自己了,前后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就能愈合成这样,真是本事,我终于不用再遭罪了。”
虽然后续还有几次疗程,但对于目前的恢复状态,闫女士已非常满意。
01
当外院医生告诉闫女士,大腿内侧那个越长越大的疙瘩是皮脂腺囊肿时,她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后来会遭遇什么。
“当时想的很简单,切了就行了呗,切的时候很顺利,创口也不大,缝了三针,但后续的‘维护’我做的不好。”
原来,手术过后,闫女士并未按照医生嘱咐的在家休息几日,而是立即返回工作岗位,鉴于工作性质,她需要经常走动,加之腿围较粗,走动时频繁摩擦伤口,因此恢复不理想,“我想着慢就慢点吧,总能好的。”
真如闫女士所想吗?并没有!
02
周末时闫女士总闻到一阵阵的异味,查看之后才发现,异味来自于迟迟不愈合的伤口,周围皮肤已发黑。
情急之下,闫女士来到我院伤口造口门诊进行处理。当项玲护士长打开盖在伤口上的纱布时,浓重的异味让闫女士不禁掩鼻,项玲仔细观察了创口,“伤口愈合不好,形成了一个‘窟窿’,已经开始感染化脓了。”说着稍微按压了伤口,脓液随即流出。
在彻底清创之后,项玲利用水胶体和银离子敷料贴在伤口处,“以往用纱布、棉条,填塞进伤口之后就干了,等换药时再把它拉出来时,会再次损伤皮肤和黏膜组织。伤口造口秉承湿性愈合概念,用的是新型敷料,如水胶体,银离子,百克瑞以及各种泡沫辅料等,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基础上逐渐清除坏死组织,同时刺激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经过清创、局部控制炎症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加之闫女士注意活动量,在治疗了三次以后,“窟窿”明显变小,变平,周围组织也慢慢红润起来,看到明显好转的伤口,闫女士对治疗更有信心了。
03
在伤口造口门诊开诊的这段时间里,项玲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患者,在她看来,伤口造口门诊虽然是个小门诊,却在大众生活中被赋予了大作用。
“伤口造口门诊专科护士角色的核心功能是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缩短各类急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和痛苦程度,提高护理服务品质和医院工作效率。”正是看到太多患者背负的痛苦,更让项玲和她的同事们愈发坚定了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护理服务的信念,用心抚慰、呵护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