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焦点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按近视程度大概分类以下4种:
低度近视:0-300 度
中度近视:300-600 度
高度近视:600 度以上
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
如果你的近视在600度以上,就需要注意了!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近视一事可大可小,但如果不做好防范,将可能引各种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眼最常见的并发症。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进而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严重会接近失明,在视网膜脱离中,多发生有超高度近视人群,这也是为什么倡导高度近视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的原因!
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飞舞,这是玻璃体正常的胶体状结构发生液化的缘故。
由于眼球变大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脉络组织的正常关系出现代谢失调,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出现破裂时,就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
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
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影响视力。
目前近视呈现低龄化、普遍化特征,要想做好孩子的近视防控必须要从小从早入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时间
有选择性、有计划性的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
方法
休息时可闭眼以及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睛,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还可以使用“20-20-20”护眼方法,即近距离工作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处至少20秒钟。
坐姿
坐姿端正,桌椅高矮应与身体相适应,即上身略前倾,两肘自然伏于桌面,前胸与桌边约一拳距离,眼睛与读物距离30厘米,这样可以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太靠近或趴着看近容易造成眼睛睫状肌过度紧张,进而加深近视。
对象
尽量避免看太小的东西、一些印刷不清的书或显示不清的屏幕。
卫生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用脏手揉眼,手可能藏有几十万个细菌,这些细菌会引起各种眼病。脸盆、毛巾要专用,并定期煮沸消毒。
营养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要偏食,可适当增加含有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Ω-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钙、锌、维生素A/D、叶黄素、蓝莓素等食物的摄取。
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
室内
室内照明光线要适当,光线不能太暗,避免在暗光下看书;也不宜太亮,尽量选用质量可靠的光源。
室外
避免在阳光直射的室外看书或者学习,会对眼睛造成刺激。若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直射桌面,书写时应拉上薄窗帘。
稳定
避免在走路、乘车时看书;因为走路时手会时常晃动,乘车时车也会不时颠动,会造成眼内肌持续紧张,很容易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痉挛。
预防与控制
1.可以跟踪监测孩子的视力情况,提早预防近视。
2.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孩子近视度数的加深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
虽然高度近视可能会导致失明,但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注意定期检查,做好防范,如果发现眼睛视力异常,看东西变形,视野遮挡,大量飞蚊症等,一定要及早就诊。除此之外,也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度数进一步加深!
汪媛
眼科技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熟练掌握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仪、尼德克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眼科A/B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