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老年护理 > 毫厘之间 臻于匠心——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团队超精微针视网膜下注射术 为更多疑难眼底病患者留住光明
毫厘之间 臻于匠心——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团队超精微针视网膜下注射术 为更多疑难眼底病患者留住光明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4-02-03 09:11:00    阅读量:11634次
[摘要]:徐州健康:黄斑位于眼后极部、视网膜中央,是视网膜上厚度最薄、视觉最敏感的区域,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引起视力明显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由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仅为173±13微米,

  黄斑位于眼后极部、 视网膜中央,是视网膜上厚度最薄、视觉最敏感的区域,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引起视力明显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由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仅为173±13微米,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常被眼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区。

  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眼底病科二病区主任刘海洋正带领团队为一名黄斑出血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刘海洋熟练地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型注射针轻轻刺入患者眼球,精准穿过黄斑区厚度不足0.2毫米的视网膜推入药物,随着药液的缓缓注入,视网膜下原本暗褐色的血凝块开始溶解……

  刘海洋团队正在实施的手术是41G超精微针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术,这项新技术自2023年6月被徐州一院眼科团队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引进并成功开展以来,已帮助多名难治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挽救了视力,留住了光明,李女士(化名)就是该项技术的第一位获益者。

  今年50岁的李女士因左眼突发性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黄斑出血,且被告知暂无有效方式治疗,只能眼内注射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控制症状。

  为获得更好的疗效,全家四处打听,最后慕名来到徐州一院,找到刘海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专科检查全面评估,刘海洋诊断李女士是左眼PCV(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导致的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因为出血时间尚在两周之内,他建议患者尽快行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溶解积血。经过沟通,患者决定住院接受手术。

  入院后,刘海洋带领团队仔细讨论患者病情,决定运用超精微针在视网膜下注射阿替普酶的技术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溶解积血,减少瘢痕形成,降低黄斑区损伤。

  用直径不足0.1毫米的针头,在薄如蝉翼的视网膜上进行手术,进针需要特别精确,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对手术者是个极大的挑战。在徐州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徐州市眼科诊疗中心主任李甦雁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刘海洋决定迎难而上。

  考虑到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窗较短,最好在出血14天内进行,为了避免时间耽搁对患者视力造成的严重不可逆性损害,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后,刘海洋为患者加急安排了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超精微针注射手术。

  手术顺利,全程仅45分钟。

  术后两周复查,李女士左眼视力从术前的眼前指数提高至0.2,她和家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刘海洋也对后续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交代。在近日的电话随访中,李女士表示左眼恢复良好,视力一直稳定在0.2-0.3,并再次表达了对刘海洋主任团队的感谢。

视网膜下注射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据刘海洋介绍,视网膜下注射技术是最近兴起的治疗黄斑疾病的超微技术,一般采用41G或38G针头,联合微量注射器,将药物精准注射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达到治疗目的。

  刘海洋表示,该项手术技术在淮海经济区的成功开展,给广大难治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下一步通过视网膜下注射转基因载体,治疗遗传性眼病奠定了坚实的手术技术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与国家眼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上海市基因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运用该技术将先进的基因药物精准注射到眼内,为目前无法治疗的遗传性眼底疾病及难治性黄斑疾病找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更多的眼底病患者带来希望。”刘海洋坚定地说。

  专家简介 

  刘海洋

  眼科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底病科二病区主任

  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江苏省卫健委青年医学人才

  徐州市拔尖人才

  徐州市医学重点人才

  获淮海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徐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

  专业擅长:眼底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 周三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楼(3号楼)3层 三诊区 3诊室

  病区地点:病房楼(5号楼)7层

  咨询电话:0516—68167375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