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节气来调整养生方案?3月到了,请跟着中医科医生抓住每月养生重点,防病强身,健康生活。
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张鹏表示,“春雷响,万物长”,“九九”艳阳天正好在惊蛰节气的区间内,由于“春雷惊百虫”,因此外出踏青要穿长袖衣和长裤。如果发现有虫叮咬或皮肤有红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麻痹大意。这个月的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是“春困”的高发时段,但也是人们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
惊 蛰
3月5日进入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季为肝主之时,养生不当容易肝火妄动,抑制脾胃的生理功能。因此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方令五脏平和。
惊蛰时节,人体阳气未满,使肝气运行不畅,肝火偏旺,易于上浮。年轻人容易出现面部痤疮、口腔溃疡等症状,老年人易因情绪波动引发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疾病。且此时天气转暖,人们常感困倦无力、昏昏欲睡,易发生“春困”。所以,要保持精神愉悦,促进肝气的疏泄条达,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是惊蛰较适合的养生项目,经筋得到舒展,气血流布全身,人体正气充沛,即可抵御疾病。
每天晚间应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这个时节选择午休20分钟是不错的选择,睡前喝杯热牛奶是促进睡眠的好方法。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容易让人感到口干舌燥。中医认为生梨性寒味甘,可润肺止咳、清六腑之热,将梨蒸熟或熬成糖水又可滋五脏之阴,特别适合在惊蛰时节进补。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其性平味甘,可清热凉血,健脾养肝。韭菜被称为“春季第一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温中下气,祛风散寒的功效。山药、薏米有润肺清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平时觉得容易疲劳,没有胃口容易拉肚子的人群。陈皮不仅具有滋补健脾、消炎化痰、祛湿排尿的作用,还可用于轻、慢性病的饮食中。惊蛰适量吃点陈皮可疏肝理气、健脾养胃。惊蛰阳气始动,过于寒冷的药食易损伤人体少阳相火,不利人体气机。应少食冷饮、寒凉水果、生冷海鲜。还要忌肥甘厚味,肥肉、动物内脏等刺激性食物可助燥热生内火,伤及脾胃,可能导致宿疾复发。
春 分
3月20日进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这个时节,应该如何养生?
中医认为,这个时节,上升之阳气与下降之阴气逐渐协调,昼夜平均、阴阳平衡,因此保健养生也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护阳气从体内顺利地走向体表,有节有度,不至于消散太过,从而使脏腑、气血等和谐顺畅。
一是多吃时令果蔬。春令时菜包括韭菜、薤白、葱白、香椿等,可以助阳生长;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樱桃等,可以滋养肝肺,建议适量食用。春季很多人容易上火,如果体内有热有湿的,可以用一些茵陈蒿、春笋、蒲公英、苋菜、薏苡仁等,以解旧毒去湿热。
二是适当春捂。这段时间,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上升很快,有些人在中午时可能只穿一件短袖。然而寒从足生,乍暖还寒时,还是要捂着点。如果一定要穿得少,建议裤子、鞋袜可以稍微厚一些,上身衣物适当轻薄一些即可。
三是合理锻炼。天气晴朗时,应多到户外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免疫力,使人身心舒展,还能助长阳气外发,使气血循环畅通而适应气候的变化。建议逐渐开始晨练,推荐散步、慢跑、打太极等。
四是调养心志。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安养神气,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适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亲朋好友结伴郊游,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审核专家
张鹏
中医科副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中医内科及老年病工作10余年,对临床常见病及中医杂症的诊治有较多的经验。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市级医学科研课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衰老学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医养结合分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老年分会委员,徐州市中医药学会心系委员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