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监护室(ICU)这样的特殊医疗环境中,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意识不清或治疗需要,有时会被实施保护性约束。那么,什么是保护性约束呢?哪些情况下会对危重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保护性约束?
什么是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又称约束性保护,是指使用约束工具适当限制患者冲动、自伤、伤人、躁动、治疗不合作等行为,以保证患者安全的方法。目的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有效预防非计划拔管等干预正常诊疗的行为。
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管理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发生危险行为,避免伤害他人或自伤;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什么情况下会对危重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01
谵妄、昏迷等意识不清的危重患者;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会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
02
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身上留有较多的引流管;特殊治疗期间临时需要制动的患者。
03
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或引流管的患者;易发生坠床、管道滑脱、抓伤、撞伤等患者。
如何实施保护性约束
01 充分评估
医护人员充分评估患者,包括患者意识状态、情绪、配合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管路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有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指征。
02 知情同意
对清醒患者,医护人员会对患者或家属讲明约束的必要性和方法;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医护人员会向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的病情、存在风险、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和方法。获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后,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为患者实施约束。
03 动态保护
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摆放为功能位,在被约束局部加保护垫,避免约束过紧。护士会定期巡视,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并定时为患者松解约束带,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等。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