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高达8.5亿,我国肾脏病患者亦不少于1.4亿,发病率达到了惊人的10.8%。在我国,每十位成年人中便有一人遭受慢性肾脏病的折磨,而其中仅有寥寥八分之一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待到发现时往往已步入晚期,这使得它被誉为“沉默的杀手”。这一疾病不仅让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更可能导致“一人发病,一家返贫”的悲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中医眼中的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不是单纯的一个人体器官,肾属于一个系统,是我们的先天之本。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气;四是主骨生髓。
中医治肾的原理
中医治疗肾病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中医在肾病的治疗中极具特色及优势,可有效延缓肾脏疾病进展,推迟进入尿毒症期及血液透析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治疗肾脏疾病时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病情和症状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对症施药,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中医治疗肾脏疾病时,不仅仅关注肾脏本身的问题,还重视全身的综合调理,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整体免疫力及抵抗力、治疗肾脏疾病的目的。
肾脏疾病患者患病日久,体质虚弱,情绪焦虑。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辩证缓解临床症状。如肾脏疾病常见的水肿,采取一般的利尿治疗,时间久了患者易出现耐药现象,利尿效果减弱,持续时间短。但如果同时服用中药,水肿消退后,维持时间就会更长。辅助一定的中药调理,既能改善症状,也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减轻病人口服药物的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增强疗效,还改善了病患的预后效果。
中医技法,防治肾病
1. 艾灸疗法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长期施行艾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率,神经血管均有调节作用而达到整体调和的目的。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根据经络穴位定位及作用,依据虚证则补之,实证则泄之的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而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效果。
3. 穴位贴敷疗法
肾脏疾病与自身免疫机制密切相关,将一些对肾脏疾病有效的中药制成膏剂及糊状,根据经络穴位作用原理将药物在相对应穴位贴敷,通过透皮吸收而达到治疗效果,药物不经过胃肠吸收,减小了毒副作用,具有了祛邪而不损伤正气的目的,可改善恶心呕吐、高血压、失眠、头晕、便秘等症状。
4.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被称为中医的皮肤透析疗法,通过中药熏蒸打开皮肤毛孔,增加汗液排泄,减少了体内的水分及毒素,利用提高患者组织温度,扩张了毛细血管,加快了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了肾小球的滤过率,达到了利尿消肿,排出毒素,活血化瘀进而有效改善了肾功能的作用。
5.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刺激,温热水中加入发汗、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通过药液对足底反射和足部穴位的刺激以及足部毛细血管渗透作用,而达到了疏经通络,增强气血运行,调理阴阳平衡,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6.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原理是利用结肠壁具有半透膜作用的特点,使结肠内的含氮物质及水向灌肠液内弥散,从而使灌肠液与大便排出时,带走大量的水分和有害物质,以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减轻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药保留灌肠的灌肠液多以大黄为主药,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下的作用,有助于清除肠内毒素。我院根据古方经验,配合其他药物,自制了肾内科独特的灌肠方,对非透析肾功能衰竭者效果显著,使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少数重度肾功能衰竭患者残肾生存可达8个月,中度可达1年以上。
科室介绍
徐州市中医院风湿肾内科作为徐州市重点专科,设有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抢救室、腹膜透析治疗室及中医综合治疗室,临床注重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中医特色突出,对疑难肾脏病诊治经验丰富,制订了一整套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紫癜性肾炎等疾病的诊疗方案,特别是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竭,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等有深入研究,疗效显著。科室开展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灌流、持续床旁血滤、血浆置换及腹膜透析置管、血液透析临时及长期导管植入、血管内瘘成形术等多种诊疗技术。“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作为全市最早且唯一开展的领先技术,为终末期肾病及危重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同时开展了中药灌肠、中药药浴、穴位敷贴、中药足浴、针灸艾灸等多项中医特色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