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一名特殊的孕妇。37岁的赵女士(化名)初为人母,正沉浸在喜悦中,却因妊娠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出现产后大出血,产科九病区吴惠莹主任团队为最大限度降低产妇损伤,放弃常规的介入手段,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手术方式—宫腔填塞术。最终,母婴平安出院。
01
多科会诊 超大肌瘤浮出水面
几日前,赵女士因出现规律性宫缩,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待产。
入院4小时后,伴随一声响亮的啼哭,赵女士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新生的喜悦时,一场风暴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产后,助产士在为赵女士进行常规宫腔探查时,发现子宫后壁下段处有明显凸起,质地较硬,于是立即请产科、超声科医生会诊。结合入院前病史,诊断结论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且最大的肌瘤直径超过8厘米,相当于一个苹果大小。
这种情况引起了会诊医生的警觉,由于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直径过大,孕期原来位于子宫肌层之间的肌瘤现在已经明显凸向宫腔,严重影响子宫收缩,为防止产后出血,医生当即使用了强效缩宫素以尽快收缩子宫,防止出血,药物起效后赵女士平安返回病房。
02
妙手仁心 将产妇损伤降到最低
产科的凶险之处就在于瞬息万变,难以预料。药物作用消失后,赵女士开始断断续续出血,多次用药后虽有好转,但却不能彻底控制出血,出血总量达到惊人的2500毫升,相当于一位成年女性全身血量的60%。
尽快止血迫在眉睫!可选择哪种止血方式,成为了吴惠莹团队的争论焦点。
据了解,目前产科常用的止血方式有填塞纱条,填塞球囊,介入止血,子宫切除等。“考虑到患者较为年轻,可能有继续生育需求,切除子宫一定是最后的选择。而球囊止血不适用于患者凹凸不平的宫腔环境,所以我们的团队在填塞纱条和介入止血中有不同意见。”吴惠莹如是说。
针对赵女士的情况,较为快速稳妥的做法是通过介入手段进行止血,但是她们深知,介入对临近器官和下肢循环的损伤不可估计,副作用较大。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医准则,产科九病区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评估,多次推演,最终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手术之路——宫腔填塞纱条术。
由于分娩已过去了十余小时,赵女士宫口回缩,导致可操作空间变小,手术难度剧增。产科九病区主任医师沙小龙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精细的操作技术,在超声引导下,避开凹凸不平的大小肌瘤,将长达两米的无菌纱布条以“S”状一点点紧密地填塞入宫腔内,经过1小时的努力,最终成功止血。
填塞后,医生严密观察宫腔内无隐匿出血,于第二天在超声引导下取出纱条,此后无明显出血。目前,赵女士和孩子已平安出院,针对肌瘤问题,定期到妇科随访观察即可。
03
未雨绸缪 规范诊断筑牢基础
此次赵女士成功化险为夷,除了成功的宫腔填塞止血,同时也离不开孕期的规范化产检。从孕早期建立五色标识到营养科饮食调理,从健康宣教到用药指导,赵女士的每一次产检都融入了妇幼人的大量心血。
“患者孕早期时,门诊医生发现其患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随即引起重视,通过10个月的严密观察,提前预判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上患者依从性很好,十分配合治疗,最终在分娩前,成功将血色素提升至较高的140g/L,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出血。” 吴惠莹提到。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孕期的“未雨绸缪”,在关键时刻起到救命性作用。赵女士的出血总量虽达到2500毫升,但输血量仅有800毫升,避免了因输血过多造成的排异反应等风险。
04
产科-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22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中跃居A++等次,位列全国第14名,全省第三。产科作为江苏省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在橙色高危孕产妇和危急重症疑难病例救治方面能力突出。
多年来,产科始终承担着淮海经济区内孕产妇的救治工作,一次次的转危为安,一次次的化险为夷,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精准判断,也体现了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危急重症处理能力。未来,医院产科将继续秉持“关爱妇幼呵护健康”的服务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就诊患者筑起健康防线。
05
科普知识
1.是不是有子宫肌瘤,就一定要剖宫产?
并非有子宫肌瘤就一定要剖宫产。子宫肌瘤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如果肌瘤体积过大、位置不佳,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就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更为稳妥的分娩方式。吴主任提醒,孕期女性出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会增加孕期和分娩期并发症风险,因此常被视为高危孕产妇,这类孕妈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进行严密的产前检查及分娩,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分娩方式,产后加强观察出血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剖宫产术中,医生可否将子宫肌瘤一并剔除?
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对产妇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并非所有肌瘤都需要剔除或适合剖宫产手术时剔除。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怀孕期间肌瘤可能会增长较快,而分娩过后,随着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很有可能随之萎缩,则无需处理。
如果子宫肌瘤较大,剖宫产术中切除肌瘤易引发子宫收缩不良、大量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一般不主张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大的肌瘤剔除术,是否能够剔除还要视术中情况、医生个人技术能力及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进行个体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