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援助国家的患者可能记不住我们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住中国医生这个群体!他们也可能记不住我们的相貌,但是他们记住了‘神奇的中国医术’!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耀!”
有多少援外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员,就有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
7月9日上午,江苏省2024年援外先进事迹宣讲会在我市举办。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第14期援马耳他中国医疗队队长、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史江峰主任中医师作为宣讲团的成员用感人的故事和真挚的感情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史江峰在接受采访时说:“援外的日子,虽然远离祖国和亲人,却是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和最难忘的经历。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在援外的宝贵经历中不仅体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内涵,更理解了中医博爱,跨越山海的深厚底蕴。”
“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
我们不惧任何困难!”
6年前,史江峰和5名同事一起踏上了赴马耳他的飞机。除了知道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有“地中海心脏”之誉以外,他们对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一无所知。
马耳他的医学基础很深厚,国立圣母医院在欧盟的国立医院中排名第二。和大部分援外,特别是援助非洲的医疗项目不同,援马耳他医疗队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经过前辈们的努力,马耳他的国立圣母医院已经成立了“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这座中式的庭院建筑被取名“和园”。
和其他援外医疗队相同的是,援马耳他医疗队首先也要“过三关”,也就是语言关、生活关和风土人情关。此外还要常常面临气候不适、交通不便、生活物资缺乏等重重困扰。
除了在地中海中医中心坐诊,史江峰和队友们每周还要轮流到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戈佐总医院坐诊。马耳他是岛国,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海面风大浪高,晕船呕吐早已见怪不怪。当地缺少淡水,土地干旱,蔬菜依赖进口。餐桌上经常只有包菜、洋葱、马铃薯。
“生活上的困难好克服,还有一些困难当前无法解决。”史江峰说,“在欧盟国家,中药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定,在国内常用的麻黄、半夏、细辛等中药在这里被禁止使用。临床上我们只能以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理疗和其他特殊疗法为主,这既是挑战,也是全新的体验。”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我们内心异常坚定。我们坚信,随着援外工作的深入,随着当地对中医中药了解的加深,这些困难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有更好地解决方案。”史江峰说。
“患者从质疑到赞叹
最后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中医诊疗讲究“望闻问切”,但对身在海外的中医医生而言,语言差异让“问”成了日常工作的一大难点。更困难的是如何向当地民众讲述诊疗手段背后蕴含的中医文化,让患者更加理解、信任中医治疗。这就需要用当地患者听得懂的方式来介绍,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甚至需要讲解背后的原理。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史江峰与当地民众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有些患者在治疗结束以后成了我们医疗队的好朋友、“中医粉”。他们对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非常感兴趣,还有人专程来要求跟着中国医疗队学习中医,甚至要求在当地开中医培训班。
“援外期间,太多的患者从质疑中医到默默赞叹,最后由衷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史江峰说。
史江峰曾接待过一位半月板受损的老奶奶玛丽亚。她的右膝关节在西医外科术后仍然不时感到疼痛,健康的左腿在术后的负重变大,使得左膝关节也有了积液。当地西医建议她再次手术治疗。西医外科手术后的种种不便,让她担心万一再次手术后自己的两条腿都走不了路。
玛丽亚想起母亲此前曾接受过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中医治疗,并且疗效不错。于是,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敲开了中医中心的大门。针对玛丽亚的情况,史江峰制定了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的针灸,加上日常生活穴位按摩康复的治疗方案。但怕疼的玛丽亚看到针灸盒便慌了神,躺在病床上,将信将疑地问:“几根针扎进去,就能管事吗?”
第一次治疗之后,玛丽亚双膝的疼痛就减轻了不少。这使她备受鼓舞。在接下来的治疗中,玛丽亚双膝的症状明显有所缓解,最后可以顺利行走。她每一次做完治疗都会向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神奇的中国医术!神奇的针灸!”
从“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建成以来的20多年里,前后14批中国医疗队共诊治患者2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超过马耳他总人口的一半。凝结着中华五千年智慧的中医医学,不仅以显著的疗效在马耳他赢得口碑,更换来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
史江峰代领医疗队员们利用节假日或下班时间进校园、到社区,开讲座、送义诊,办会展、传文化,积极服务当地民众。在他们看来,这是彰显中国医生形象和医术的良机,要抓住这些机会,向世界更好地展示、弘扬中医文化。
向医疗队竖大拇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真棒!”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为国争光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在这里勤奋工作的精神支柱。每当我们面对困难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想起肩上的重担和祖国亲人的期盼,我们心中总能燃起无限的希望和动力。”史江峰说。
“展会闭幕当天
我深深感受到胸前国旗厚重的力量!”
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来“和园”就诊的患者数量激增。史江峰他们刚到国立圣母医院时,病人需要提前一个月才能预约看诊,第14期医疗队离开马耳他时,预约时间变成了两个月。
医疗队决定3个月后举办医疗展,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史江峰立即向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做了汇报。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当地不成文的商务社交礼仪:重大的事情需要提前预约,越是重大的事情预约的时间越要提前。像这类高规格的论坛,一般都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预约。
面对种种“不可能”,史江峰用“三个不相信”勉励大家: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国外举办这种高规格的论坛要面临千头万绪,好在有开明的领导,给力的大使馆,勤奋的同事。大家分工协作,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了!
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筹备,“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马耳他展”在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开幕。这是一场国家级别的中医文化展示。
当天,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姜江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使节,马耳他卫生部、财政部和外交部官员,以及马耳他大学教授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的两个月间,中医药文化受到了马耳他各界人士的“追捧”,讲座场场爆满。
这场展览是第一次由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承办的大型中国传统医学展,实现了由中医服务向深度文化交流的延伸,是援外医疗的有益尝试。
在“仁心·仁术——中国传统医学马耳他展”闭幕的当天,史江峰深深感受到胸前国旗厚重的力量。“我想,这种厚重,是神圣,是自豪,更多的是责任。我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史江峰说,“医学无国界,但是我们的医疗队员是有国籍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医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我们自己,也代表中国医疗队,更是代表我们祖国。”
“中医既传播文化又为人类的
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去年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史江峰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一代代毅然前行的中国“白衣天使”,一条条跨越千山万水的物资运送航迹,一次次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让受援国民众有了温暖“医”靠,联结起中国与各国人民命运与共的心灵纽带,勾勒出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敢担当、有作为的大国形象。
“中医药在中国援外医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史江峰说,“往小处说,中医医生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帮助他们重获健康,是在用实际行动擦亮中国援外医疗这张名片;往大处说,中医药作为窗口和桥梁,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贡献。”
中医博爱,跨越山海。
一步步升华国际友谊,就是援外医疗的意义。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肤色。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面对健康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心愿,援外医疗凝结着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与力量!
史江峰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赓续“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让中外人民的生命和友谊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