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日,但对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一天,是科室重建一周年的重要时刻,更是学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这一天,学科带头人薛松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在手术室里,无影灯下,用两台精湛的天花板级手术,诠释着医者仁心和对生命的尊重,让两名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重启“心”生。
当天,一位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接受了体外循环下改良Morrow手术(扩大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而另一位先天性主动脉憩室的患者,则经历了一次闻所未闻的微创杂交手术。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台“量身订制”杂交手术的神秘面纱。
难以下咽,病根儿却不在消化道
家住安徽的M女士(化姓)今年44岁,近两年发现自己吞咽出了问题。“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无诱因的胸骨后不适,进食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曾在当地做过喉镜和食管吞钡实验检查,但病因却没明确。”徐州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振涛介绍。
“这次我感觉更严重了,以前吃东西下咽困难时,喝点水还能顺下去,这次连水都咽不下去了。”痛苦不堪的M女士听说徐州一院消化内科的陈光侠教授在业内享有盛誉,对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水平都非常有经验,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慕名而来。
“尽快完善胃镜、胸部CT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尽早帮助患者解除食道梗阻问题。”患者入院后,徐州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徐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陈光侠教授,在详细了解W女士的病史后,向团队成员消化内科副主任、徐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刘世育博士、副主任医师李振涛,提出下一步的诊疗方案。
“我们在给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上段大量异物残留,小心清理后,在距门齿20-23cm处见一巨大食管黏膜下隆起,这也是导致患者进食梗阻的原因。”陈光侠教授介绍说,“为了明确隆起是占位还是食管外压迫造成,我们紧接着给患者做了超声胃镜。检查发现,患者食管上段有个巨大的胸主动脉压迫。而胸主动脉CTA检查,证实患者有先天性胸主动脉畸形。”
病因已明,谨慎的她最终选择
在徐州一院手术
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会诊后,进一步证实了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明确了病因,治疗就有了方向。但是W女士和家人却纠结起来,这不是个小手术,是不是应该到北京、上海的顶级医院去做?
当陈光侠教授告诉她,全国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权威专家、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教授,就是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他的团队就在这里时,W女士和家人不再犹豫,决定就在徐州一院接受手术。
“患者先天性主动脉憩室,右位主动脉弓,食管压迫症状明显,且为年轻女性,我们综合评估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微创杂交手术,也就是在全麻下,把双侧锁骨下动脉搭桥外科手术,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及左锁骨下动脉栓塞介入手术一次完成。这样既治疗了食管压迫的‘标’,还祛除了主动脉憩室的‘本’,同时还满足了患者微创及对美的需求。”薛松教授介绍。
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实施路径及周密的应急预案,全面评估手术及麻醉风险后,10月20日,W女士的手术如期进行。
微创杂交,
他们为手术承担了更多风险
“考虑到患者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双侧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时,仅在患者左右锁骨处各做一长约5cm的小切口。逐层分离、暴露双侧锁骨下动脉后,选择型号匹配带内支撑的人工血管,通过皮下隧道植入体内,两端分别与左右锁骨下动脉进行端侧吻合,让右锁骨下动脉的血同时可以供应到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这种微创手术,避免了开胸带来的损伤,但是对术者的操作技术有着更严苛的要求。”薛松教授表示。
双侧吻合口畅而不漏,外科手术顺利结束。紧接着,介入手术开始。
右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造影——左股动脉导入MPA导管——右桡动脉导入标记导管——大动脉覆膜支架导入并释放——植入弹簧圈3枚栓塞瘤体,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覆盖满意;弹簧圈在位,左锁骨下动脉覆盖满意;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显影良好;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桥显影良好。
立竿见影,她终于可以正常吃饭啦!
“太感谢咱们徐州一院的专家团队了,我真没想到手术效果会这么好!术后第二天,我就能像以前一样正常吃饭,终于不再难以下咽了!”W女士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现在全好啦,马上就可以出院了。你看,这么大的两个手术,竟然是通过这么小的切口完成的,真是不可思议!”面对采访,王女士开心地用手比划着自己的手术创口,她的满意显而易见。
患者的满意就是对医务人员的最大回报。
虽然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但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打开科室重建一周年纪念日,薛松教授和他团队中的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感到特别有意义、有价值!
在此,向当天参与手术的团队成员表示崇高敬意!
手术团队:
薛松 单江桂 刘冀东 谢波王峦 陈康 李宇峰 袁昊
麻醉团队:
谢文静 吴靓 王德领 吕游
手术护理团队:
章进 周慧 邓玉嫄 张涵 杨林 叶盛男
介入护理、技师团队:
孙宁 张琨 陆文祎
术后监护团队:
ICU王旭东医疗组
ICU胥晶护理组
心脏大血管外科杨中影护理组
以及所有为手术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的临床医技科室/部门人员!
专家介绍
薛松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心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委员
亚太胸心外科学会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学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心脏再生学组副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委员会心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荣获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
荣获2022年“上海工匠”称号
在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等领域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手术,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在上海地区率先成功开展了“微创小切口多支血管冠脉搭桥术”“心脏四瓣膜置换术+巨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弓部三分叉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针刺麻醉下双瓣置换术”“针刺麻醉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以及各种微创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术等新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度“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
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Innovations》《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外科学文摘英文版》《国际心血管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同行评议专家,并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
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教材《外科学》副主编、参与编写《兰锡纯心脏血管外科学》《心血管麻醉学》《成人心脏外科学》等专著。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以及省部级以上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浦东新区重点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等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和主动脉夹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奖项。
单江桂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执行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师从薛松教授,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到美国纽约州St.joseph’s hospital临床访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担任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international member国际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分别荣获东方心脏大血管外科会议青年医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及参与课题3项,发表论著10篇,SCI收录3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书籍2部。
专业擅长: 胸腔镜下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介入瓣膜手术,主动脉介入手术及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术期心脏超声的应用。
黄日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心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 “仁济医院十大中青年医疗骨干”。曾赴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意大利米兰著名心脏外科中心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访问学习。担任亚太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十三五”教材《外科学》第二版编委。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课题四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专业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病的成形和置换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胸腔镜辅助下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
刘冀东
副主任医师、教授
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曾于2013至2014年赴法国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专项培训,2016年赴加拿大接受临床医学教学专项培训。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联合医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外科介入专家工作组专家。
作为新生代的复合式心血管外科医师,不仅熟练掌握经典的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同时以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为技术特色: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独立完成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独立完成复杂大血管疾病的全腔内支架修复术及分支重建术,拥有独创的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技术-JD法;Hybrid复合式主动脉手术;独立术者完成多种径路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谢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重症监护学组委员。曾获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专业擅长: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心脏危重症的诊治及辅助循环技术。研究方向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调控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王峦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现任徐州市胸心外科学会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委员。
主持徐州市卫健委课题1项。近年来参与发表论文多篇,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次,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次,徐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次。先后于南京鼓楼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上海仁济心血管外科进修。
专业擅长:心脏瓣膜手术、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夹层外科及介入治疗,体外循环及ECMO应用。
陈康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体外循环灌注师
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专职体外循环工作10余年,参与编写胸心外科专著1部,于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篇。先后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修体外循环。多次参加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的ECMO和大血管培训。擅长各类心脏大血管疾病术中体外循环管理和围体外循环期器官保护的工作。熟练各种疑难心脏疾病、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复杂先心病、冠心病的体外循环管理;尤其擅长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熟练掌握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技术。
王德领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心脏大血管疾病麻醉专业组组长
外科第一党支部书记
主任医师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及徐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2010—2011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学习。曾多次到上海仁济医院麻醉科参观学习心脏麻醉。
专业擅长:临床麻醉经验丰富,擅长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婴幼儿老年病人及疑难危重病人麻醉与急救心肺复苏。
负责江苏大学临床科研基金课题一项,获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
谢文静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心脏大血管疾病麻醉专业组核心团队成员
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麻醉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院协会第一届麻醉与疼痛管理专委会青年委员
专业擅长:擅长心血管手术麻醉,疑难危重病例及新生儿抢救。
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学习心脏麻醉。
吴靓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心脏大血管疾病麻醉专业组核心团队成员
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2023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进修学习。
擅长专业:高危病人的麻醉评估与管理、急危重病人的救治。
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获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参与市级课题2项。
陈新于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从事胸外科工作10余年。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徐州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会员。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与课题研究多项,在研1项。专业擅长: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重症胸部外伤等疾病的诊治。
潘家俊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1篇。
专业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疾病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李宇峰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2篇。
专业擅长:心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梁汉青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发表北大核心论著5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
于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3年住院医师临床规范化培养,2023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外科进修学习。
专业擅长: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史为涛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江苏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病医学专业委员,江苏省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循环组委员,徐州市微循环专业学会委员。
承担主持及参与高校及市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从事危重症监护临床工作10年。擅长各类心脏大血管疾病围术期管理,及休克、心肺复苏、多发伤、ARDS、AECOPD、急性心衰、脑血管意外等各类急危重症的临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