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右颈内动脉起始处近全闭塞,左侧椎动脉V4夹层动脉瘤……拿到造影结果时,杨奶奶一家人看着检查单上“狭窄”、“闭塞”、“瘤”等字眼颇为后怕,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伟面对着大脑拉响的最高警报,用一把“伞”将危机消弭于无形。
间断发作的头晕背后埋着“大雷”
十天前杨奶奶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每次持续时间不等,伴有左侧肢体麻木,行走时左腿时有踩棉花感觉,阵发性出现,因为一直有高血压史,老人以为又是血压高了,经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麻木感减轻。
“本想着差不多可以不要输液了,没想到今天早上我又开始恶心头晕,还吐了一地,实在是难受……”听完杨奶奶的自述,虽然CT提示老人两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但赵伟觉得病情没有那么简单。
果然,在进一步检查中发现杨奶奶双颈总动脉分叉处混合斑块,伴管腔中度、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局部小瘤样突起,宽约3.5mm。
“管腔狭窄随时有完全闭塞的可能,斑块已开始形成,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隐患,一旦闭塞或者斑块破溃,重者会危机患者生命,轻者也会导致重度残疾。”赵伟向家人详细解释了杨奶奶的病情,建议为老人进行脑血管造影术,这是评估颅内外血管情况的“金标准”,能够最为准确详尽的“看”清老人颅内外血管情况,必要时行“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撑“小伞”置“支架”打通大脑生命线
这是什么样的手术?
赵伟解释说,以颈内动脉远端保护伞作保护,对狭窄部进行颈动脉狭窄治疗前,先将这一装置送到狭窄部远端,在那里释放形成一只像雨伞一样的滤器,伞上的小孔允许血液通过,但稍大的颈动脉狭窄斑块、血栓则被挡住,颈动脉狭窄操作完成后保护伞可以像雨伞一样收拢,将收于其中的斑块、血栓带出,极大的减少了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
“赵主任,我们信你,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一句话让赵伟感受到患者绝对信任带来的力量。
造影结果显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右颈内动脉起始处近全闭塞,左侧椎动脉V4夹层动脉瘤……显然,杨奶奶的大脑中埋伏着若干个随时会爆炸的“雷”。
赵伟当机立断继续行“右侧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让“雷”消失。
在脑保护伞的精准保护下,他精准地将支架释放于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狭窄处段,成功改善了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状况,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
警报解除!
杨奶奶安返病房后,家人看到最具权威的造影报告单,听完赵伟对病情和手术过程的解释和分析后,不由感叹:“幸亏听了您的话,及时手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健康科普
关于颈动脉狭窄
指颈动脉管径变窄的现象,通常由于颈动脉分叉部位出现粥样斑块所致。狭窄部位可能出现钙化、溃疡、坏死及斑块脱落等病理改变,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脑中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一是长期慢性缺血造成脑损害,引起头昏、视力下降、智力和社会功能的下降等;
二是狭窄部位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附壁血栓,斑块或血栓脱落阻塞下游脑血管,轻者导致可恢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头昏目眩,一侧眼暂时性发黑,胳膊、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持物不稳,口角歪斜等,常于24小时内恢复;重者导致急性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觉、偏盲及语言功能的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