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州市中医院养心堂┃冬季防寒保暖 警惕心血管疾病
徐州市中医院养心堂┃冬季防寒保暖 警惕心血管疾病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4-11-28 09:58:00    阅读量:12100次
[摘要]:淮海名医:冬季气温低,早晚温差显著,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正常的寒冷被称为寒气,但当寒气过度或人体防御不当,它就会转化为“寒邪”。寒邪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它属于阴邪,

  冬季气温低,早晚温差显著,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正常的寒冷被称为寒气,但当寒气过度或人体防御不当,它就会转化为“寒邪”。寒邪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它属于阴邪,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二是它具有收引的特性,容易导致经脉痉挛和肢体蜷缩;三是它容易使气血阻滞。

  现代医学也对此给出了科学解释:冬季气温下降,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了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同时,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大也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可能诱发冠心病等疾病。此外,寒冷刺激还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心血管疾病,科学保养心脏呢?

 警惕以下6大症状

  1、腹痛

  心脏病发病前,患者容易出现腹痛、恶心、胃胀等不适症状,这种腹痛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但会反复出现。

  2、疲劳

  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常常会觉得身体非常疲惫,经常在做一些简单事情之后就觉得身体异常疲惫、浑身乏力,这是由心脏负荷过重所致。

  3、胸闷胸痛

  由心脏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常局限于胸骨部偏左,这种胸痛像是被挤压或被重物压迫一般,常在情绪起伏、搬运重物等时候发生,急性或突发性心脏病胸闷、胸痛症状更加明显,且会产生乏力感,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猝死。男性患者胸闷胸痛较为明显,女性患者胸闷胸痛相对浅显但胸部会伴随灼热感。

  4、呼吸急促

  在没有进行剧烈运动甚至静坐的情况下觉得呼吸急促,患者胸口有压迫感,觉得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耳鸣和眼花现象。

  5、昏厥

  由于心脏不能有效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或是血液中含氧量减少,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引起昏厥。急性或突发性心脏病有较大概率会引起晕厥,且会使自主呼吸功能减弱,甚至出现患者晕倒后无法呼吸的现象。

  6、手脚肿胀

  一般是由于心脏功能下降而造成的血液循环异常,会使血液淤积在肢体,产生手脚肿胀现象。当血液淤积在肺部时还会引起咳嗽,甚至出现咯血。

  冬季养生要点

  1、 适时添衣保暖

  冬季气温多变,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至关重要。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引发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2、饮食调养助健康

  在饮食方面,应注重助阳驱寒,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猪肉、鸡肉、鱼肉、牛肉、羊肉、鸡蛋及牛奶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同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橘子等,以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此外,适当多食用一些温性蔬菜,如蒜苗、韭菜、香菜和大葱等,也有助于驱寒暖身。

  3、洗澡水温要适宜

  洗澡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洗冷水澡,以免刺激血管,引发不适。水温适中,既能保持身体清洁,又能避免过度刺激。

  4、适量补水保健康

  冬季更应适时补充温开水,防止血液浓缩、黏稠,还可避免肌肤干燥。但需要注意的是,补水并不等同于无节制地饮水。过量饮水可能会引发水中毒、增加心脏负担等健康问题,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应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5、室温调节要合理

  建议将室温调节在25℃左右为宜,温度不宜设置得过高。过高的温度会使环境变得干燥,加速人体水分的流失,可能导致血流减缓、血液黏稠度上升。在久坐或久卧、室内活动量减少的情况下,这种变化更易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合理调节室温,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

  6、适量运动宜舒缓

  冬季宜在日出后开始运动。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可选择较舒缓的八段锦、太极拳、健步走、广播体操、广场舞等。在气温过低、空气质量不佳时宜减少户外运动,或选择室内活动。

  专家介绍

  刘晓丹

  副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

  从事心血管临床诊疗工作10年余,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以及心脏病合并焦虑状态难治性心衰的中医调护。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