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之美
古时称芦苇为蒹葭。《本草纲目》中记载蒹和葭是两种植物,“蒹”是荻,“葭”是芦苇。《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流传千古。水之畔,芦苇随风摇曳,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轻轻铺展在天地间。阳光下,芦花丝绒般飞舞,轻轻摇曳,闪烁着银色的光泽。芦苇之美,不仅于其外表的婉约,更在其生命力的顽强,无论是在波光粼粼的水边,还是在广袤无垠的湿地,都能见到它那挺拔的身影。
芦苇食用
芦苇之美,不仅限于观赏。其嫩根、芽、叶皆可食用。芦苇笋,作为芦苇初春的嫩芽,可凉拌、清炒、炖煮,亦可作为火锅的食材,清香脆嫩、润滑鲜美,备受人们喜爱。五月的芦苇叶,包裹着糯米的香甜,化作端午佳节里的缕缕温情。芦苇的嫩根,或生食爽脆,或焯水凉拌鲜美,或炒肉香浓,亦能煲出一锅滋补靓汤,既美味又健康,别有一番风味。
芦苇入药
芦苇全株可入药,《中药大辞典》对芦苇的叶、花、茎、根和外皮均有记载,被誉为“自然赋予的药材宝库”。
芦根,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良药。夏天,用芦根煮水喝,能消暑解渴,预防中暑;秋冬季节,孩子流鼻血时,饮用芦根藕节水,简便又有效。
苇茎,即蒹葭的嫩茎,可以清肺解毒、止咳排脓,是治疗肺痈等疾病的良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记载了著名的“苇茎汤”,苇茎作为君药,与薏苡仁、冬瓜子、桃仁等药材相伍,共同发挥清脏腑热、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治疗作用。
芦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上吐下泻、吐血、衄血、肺痈等症状。
芦花,则可以止泻、止血、解毒,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芦竹箨,即芦苇的外皮,具有生肌敛疮、止血的功效。
芦苇虽好,亦需慎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芦苇的药用部分时,务必遵循医嘱,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更需谨慎对待。无论是煎汤服用,还是外敷使用,都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走进中医药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身边许多植物都蕴含着宝贵的药用价值。徐州市中医院将继续带领大家辨识更多的中药植物,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的魅力与奥秘。让中医药走进生活,让健康相伴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