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运用ACAF技术成功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运用ACAF技术成功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3-10 16:39:00    阅读量:12536次
[摘要]:徐州健康:近日,徐医附院骨科脊柱外科运用骨化物复合体整体前移技术(ACAF)技术成功治疗一例严重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三天下床活动,术后一周顺利出院。

  近日,徐医附院骨科脊柱外科运用骨化物复合体整体前移技术(ACAF)技术成功治疗一例严重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三天下床活动,术后一周顺利出院。患者及全家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对徐医附院医护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病例分享

  安徽淮北60岁的段先生(化名)半年前劳作时出现颈肩部酸痛感,伴四肢麻木无力,近日症状明显加重,四肢灵活性差,双手握力减退,双下肢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需要家人搀扶。当地MRI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反弓,C4-6椎管狭窄,C4/5节段脊髓变细并信号异常。患者慕名来到徐医附院寻求诊治。2月16日,患者入住我院骨科脊柱外科,初步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入院查体:步态不稳,行走不能屈髋抬腿;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后椎旁肌紧张,颈肩部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四肢浅感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双上肢精细动作差,双上肢诸肌肉肌力4级,双手握力4-级,双下肢诸肌肌力4级,四肢肌张高;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征(+),Babinski征(+)。JOA评分10分;入院X线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活动性差;CT提示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容积大部侵占。

(术前相关影像资料)

  结合患者情况,骨科脊柱外科组织开展了科室讨论。唐先业主任医师分析了该患者颈椎有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受压严重,已经出现脊髓损伤征象,临床症状较重,手术指征明确;采用姑息性的后路手术(全椎板或开门术)间接减压手术虽风险大大降低,但很难在术中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加之颈椎活动度差;另外,骨化致压物仍然存在继续生长可能,术后轴性痛发生率高。该类型患者采用前路手术风险较高,直接切除骨化的可能性不大,影像学提示可能存在硬脊膜骨化。袁峰主任、辛兵主任等分别针对患者情况给予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指导,指出该患者可尝试采用上海长征医院最新的ACAF技术进行手术,可解除骨化物的直接压迫,同时能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祝明秋护士长表示护理团队将全力配合临床治疗,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科室讨论为患者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手术方案及避免风险的防控措施。

  2月19日,脊柱外科唐先业主任医师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密切协作,经过5个小时的精细操作,顺利完成了4个节段的ACAF手术。术中出血量约200ml。术后患者四肢麻木无力感明显缓解,术后第三天即下床活动,术后一周即顺利出院。患者及全家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并对脊柱外科以及相关协作科室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术后复查影像学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目标椎体提拉效果明显,椎管容积恢复良好,术前脑脊液带中断,被压成“糖葫芦”状的脊髓形态恢复良好,脑脊液带恢复连续。

(术前、术后相关影像学对比)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OPLL)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OPLL)在我国较高发,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11.2%。骨化缓慢生长引起脊髓受压,逐渐导致四肢与躯干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可致大小便失禁、瘫痪、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对于严重的COPLL患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建议尽早手术。因传统外科减压技术存在诸多禁忌与弊端,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史建刚教授团队结合多年临床资料及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并首创了骨化物复合体整体前移技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技术应用于严重的COPLL患者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唐先业主任医师在二军大读博士期间深得史建刚教授的教诲,就ACAF技术问题经常与长征医院老师们交流探讨,深刻领会到该技术的独到和创新之处。目前国际上对ACAF技术学习与研究也在逐步深入,该技术也正逐步被各国同道认识并开始尝试开展。

  徐医附院脊柱外科

  在袁峰主任和辛兵主任的带领下,徐医附院骨科脊柱外科一直致力于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探索研究,鼓励新技术应用。唐先业主任医师率先成功应用ACAF这一世界前沿新技术为严重COPLL患者成功解除了隐藏在颈椎管内的“定时炸弹”,填补了本地区的技术空白,标志着徐医附院骨科脊柱外科在救治颈椎高难度、高风险疾病领域又一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为进一步开展此类技术及疑难专科疾病的救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