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总是说孩子长个这事分为“早长,晚长”,现在矮一点没关系的以后还会长个,更有家长对“二十三窜一窜”深信不疑,认为23岁还会继续长个。正是很多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遗憾终生。其实,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矮小症的症状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每年生长速率有其科学的判定,0-3岁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6厘米/年。
引起矮小症的原因
1.生长激素缺乏
生长激素缺乏时骨骼长得慢,牙齿也长得慢,骨龄落后,一般要落后二年以上。
2.甲状腺激素低下
一旦缺乏甲状腺激素时,发育会迟缓,造成身材矮小。
3.抑郁、焦虑心理因素
过度抑郁、焦虑等可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缓慢。
4.生长发育期睡眠不足
生长激素是在深睡眠后合成和释放的,若睡眠不足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增长。
5.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挑食、偏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释放,抑制身高生长。
6.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开始身高增长加速、身材较高,最终可因骨龄提前闭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7.宫内发育迟缓
由于其孕母有慢性疾病史,服药史,宫内缺氧、宫内感染等,导致患儿出生体重或身长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最低标准。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
矮小症的预防
1.时时监测孩子身高
父母对孩子身高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及时记录在生长发育中的身高,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果对生长延迟、身材偏矮应重点观察。
2.注意营养改善
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也是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为其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养基础。
3.关注孩子情绪起伏
过度抑郁、焦虑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所以关注孩子情绪起伏,让其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情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4.关注孩子内分泌激素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低下是产生矮小的常见原因,所以在孩子成长阶段适当的体检,关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发现分泌异常,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纠正。
5.加强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研究表明持续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安静时的两倍。而白天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后,夜晚生长激素分泌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合理的运动还可以改善骨骺软骨细胞的血液供应,从而有助于提高骨骺软骨的增殖能力。适宜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对骺软骨的刺激,骺软骨经常受到挤压和摩擦,可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骺的生长。
6.保证充足睡眠
在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
健康提示:孩子身材矮小,对孩子一生都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身高发育缓慢,一定要提高警惕,进行医学检查,排除“矮小症”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