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心理学分析
张XX是我市某中学的优等生,平时成绩很好,老师及家人都认为其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可是一模考试他有一门可考了50分。此后张XX失眠、紧张、心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周后出现头紧,不想吃饭,觉得这样下去自己会令老师及家人失望。越是急越学不进去,时常看一会书就感觉疲乏,记不住学的内容,偶有觉得没意思的想法。后来找靳自斌主任咨询。
首先,靳主任告诉张XX:这是好事,不该这么急!张同学听后觉得是在嘲笑他。心想怎么可能是好事?!
为什么说是好事?靳自斌主任分析如下:1、此成绩发生在高考前,若是发生在高考时那是多么的不幸。2、它及时的暴漏了你这门课还有一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好。3、你还有时间针对这些知识点去查缺补漏。同时判断张同学是对高考的焦虑表现,是可以治疗好的。张同学听后情绪开始那么急了。接下来靳主任对焦虑的心理学因素进行了分析。
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是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适度的焦虑的焦虑会提高遇见危险的能力,激发机体的潜能,提高效率,对完成任务是有益的。过度的焦虑会消耗机体的能量,使人极易疲劳,效率下降,还会出现头、内脏等躯体不适。
焦虑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导致一些个体对可能的危险或不利出现夸大后果或危险,进而表现出焦虑。
2、 环境因素:自身脑部递质的异常,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事件固定的灾难性的认知。
3、 认知功能:多缺乏安全感,特在意自己想要的结果;对事件常担心万一发生不利的结果,想成功又极易怕失败,自尊心强,特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焦虑的分类:1、现实性焦虑 2、道德性焦虑 3、选择性焦虑
4、预期焦虑 5、分离性焦虑 6、神经症性焦虑。
对张同学的认知过程:张认为:50分就会导致考不上重点大学。 就会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 就会找不到工作
就会生活不如人 就会......
我们看:50分代表的一模考试,其推理出来的考不上重点大学是一个假设,他把这一假设当成已知,其进而推理出很多负性的结果,然后像真发生一样去体验这一结果,就现焦虑、失眠、躯体不适、注意力差等。有了这样的表现就不能静下来学习,就会越来越焦虑,学一会就觉得疲劳,若持续这样的情况,那么其高考成绩肯定会不只一门考50分。张同学存在现实性焦虑和预期焦虑。
事实上,无论其把50分当成好事还是坏事,50分的结果已无法改变。但不同的认知会影响下一个结果。
若把50分当成好事,人就会心情愉快,心情愉快人的注意力、记忆力会增强,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若纠缠50分不放下一个结果可能更让你失望。所谓“错过星星的时候你在哭泣,你也会错过月亮”。
经过分析和商讨,张同学觉得自己就是这样思考的,所以才寝食不安,失眠急躁,吃不下饭等。现在知道那种推理的片面后,不那么急了,似乎身心轻松了许多。最后张同学满意的和主任预约了下一次咨询。
本期专家
靳自斌,主任医师,心理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徐州市职工心理健康专家团专家。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神经精神专业,曾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擅长认知治疗,森田疗法。对诊治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有丰富经验,长期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获徐州医科大学例式教学比赛二等奖。
专家门诊时间:
徐州市东方医院 周一全天,周三全天
徐州市中心医院 周日上午
咨询电话:1350521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