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主任医师,
对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叶英来说,
已经“双正高”职称的她
似乎功成名就,
然而,
2017 年 2 月,
她却选择远赴新疆克州,
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路。
“援疆一年半,感慨万千,一切值了!”
7 月 11 日,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的主任医师、援疆专家叶英在微信朋友圈留下这样一句话。
一年半的援疆时光,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叶英用“值了”来给自己的援疆生涯划下注脚。
在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江苏省第九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唯一一名女性成员,叶英被同事诙谐地称为“大熊猫”。她负责医院 ICU 重症监护室,常常夜里被叫醒处理紧急情况,也常常通宵守护那些刚刚做完手术的心脏病患者,一个人承担着几个人的工作量……
“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这是叶英一直信奉的生活准则。2017 年 2 月,时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ICU 科室副主任、徐州医科大学教研室副主任的她做出了一个选择——远赴万里之外的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克州援疆。
得失之间,
已是“双正高”的叶英
缘何放下蒸蒸日上的事业和生活,
迎接新使命的挑战?
得失之间
“乡井从离别,戎边固西陲。人生居外地,塞外飞克州。”这是 2017 年 2 月 19 日,叶英刚来克州时写的一首诗。别离故土,告别父母及丈夫、孩子,她那种属于女儿、母亲和妻子的牵挂比别人多了一份细腻。
在那之前,徐医附院接到任务,挑选一名重症医学专家援疆。符合条件的有 5 人,但各有各的困难。最后,叶英主动请缨。
有人不解:“叶英的家里 4 位老人都已年迈,女儿还要考研。而她似乎也已‘功成名就’……”
作为老一辈医学专家的父亲第一时间赶到叶英的科室:“既然国家需要,你就不能推辞。去吧!不要给医院提任何条件。”叶英的丈夫也说:“你走了,家就不成家了。但总要有人去,不要给医院添麻烦。”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叶英力量,“能为祖国边疆的医疗事业尽心尽力,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面对国家的召唤,我不能退缩!”
刚来到克州,叶英就遇到了难题——身体不适应。以前“身体倍棒”的她到了这里,干燥龟裂了她的嘴唇,强紫外线黝黑了她的皮肤,高海拔加缺氧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再加上严重的失眠、远离家乡的思念,叶英遇上了“大麻烦”。
尽管如此,一走上工作岗位,叶英却像换了个人似的,脸上经常挂着温暖的微笑,不知疲倦地忙碌开来。
为生命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叮铃铃……”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电话紧急响起,“一名术后产妇病情极其危重,马上转来。”
“时间就是生命!”叶英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在她的带领下,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实施着:维持生命体征、改善凝血功能、纠正心衰……经过 4 个小时的奋战,患者的凝血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
叶英和同事刚松口气,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心衰?羊水栓塞?出血?叶英和同事考虑到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后回心血量增多,果断采取加强脱水、改善心功能等治疗措施。
就在抢救的同时,克州人民医院院长丁强组织远程会诊接通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产科专家孙丽洲主任、新生儿科专家胡毓华和崔曙东主任。远在江苏的专家们提出了宝贵建议,也给了一个肯定答复:治疗方案正确。两个小时后,患者的症状再次得到了缓解。
这边情况刚有所好转,又一场抢救开始了!第二天凌晨 1 点,一连串的电话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叶英:产妇所生下双胞胎中的大宝需要插管,呼吸机也要调试。病情就是命令!叶英穿衣下床,在冷风中赶往医院。
3 月 11 日,周六。天气、时差仍让叶英无所适从,加上前一夜几乎未眠,她本该补补觉,但她实在放不下产妇的大小宝。当她到达新生儿室时,新问题再次出现:由于呼吸机没有配套的新生儿管道,大宝的血气分析提示血二氧化碳分压高。叶英果断决定脱开呼吸机,利用简易呼吸囊给大宝辅助呼吸,同时,开大氧流量将管道里的二氧化碳冲出来。二氧化碳终于降下来了!可是这样的操作几个小时就要重复,于是,她和同事就那么守着孩子,一刻也不敢放松。
就这样,叶英和同事一直坚持抢救整整一周,直到产妇和患儿出院。7 天,168 个小时,包含着江苏和克州两地多少人的牵挂!这只是叶英来到克州人民医院后参加的许许多多抢救中平凡的一次。如果没有身临其境,谁也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死时速!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肩负了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件事,只要和患者的安危相关,叶英总要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细节,同时不放过任何机会对下级医生言传身教……“为生命筑起最后一道防线,给生命多一点希望。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如同与死神搏斗的战士,我们不能有一丝懈怠,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叶英说。
“润心计划”
“润心计划”是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开展的救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项目,重症医学科在其中挑起大梁。叶英和张喜、徐华主任作为科室的带头人在“润心计划”实施期间亲自代班,随时在 ICU 的病区中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
截至今年 7 月 11 日,已开展 12 期 110 台手术,为百余个家庭带去了爱的希望。“记得在第八期‘润心计划’期间有 2 位漏斗胸的患儿,我们没有护理的经验,叶主任从患儿翻身时的注意事项,到液体及出入量的管理都详细地告知每一位当班的护士,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护士曹小婷说。
从出去“找病人”到赢得患者认可
在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个“年轻”的科室。在叶英到来之前,11 张病床每天只有两三名病人。有同事曾戏言:“在这样的科室,估计挺闲吧!”
“一年半的援疆,总要留下点什么。”叶英如是说。她做了个令大家有点吃惊的决定——出去“找病人”。
一方面,作为援疆专家中为数不多的“双正高”之一,叶英经常参加院内学术交流活动和讲座,通过“走出去”宣传 ICU 的治疗适应证和疗效,提高 ICU 的同行认同率;另一方面,她请进国内大咖级的专家来科室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带进新知识、新理念。
与此同时,一项项苦练内功的行动也在渐次进行: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和台账,补充应急预案,实施新的绩效考评规范……叶英还通过“师带徒”,手把手地帮助年轻同事成长。现在,她所带的徒弟闫阳和护士李建宏都已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完成进修。“记得到徐州进修时,到了宿舍,我发现水壶、被褥等日用品一应俱全,甚至连公交卡都办好了。”她的徒弟闫阳说。原来,叶英担心徒弟人生地不熟,早就托人提前做了准备。如今,闫阳学了重症彩超,能完成部分病例检查。另一名徒弟姜玉芬还获得了 2018 年度“克州工匠”称号。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重症医学科业务水平、口碑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得到了患者和医院同事的认可。“也许叶主任的个人精力有限,援疆之行有期限,但她传授的知识会永远留在帕米尔高原,她教会的徒弟们能把她的精神薪火相传。”闫阳说。
我的 ICU,我的家
2017 年 3 月 8 日,叶英享受了一个最特别的节日,20 位援疆同事为她买了蛋糕、鲜花,和她一起过节日。“这一天,我品尝了最甜的蛋糕,一直甜到心底。”叶英说。
“援疆一年半,可能会少了一些天伦之乐,但是,我收获了满满的爱和勇气,也收获了不断超越自己的激情,这是我的职业生涯重要的里程碑。”叶英说。
2018 年 5 月 14 日,工作中的叶英右臂突然一麻,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肿起并向腋下蔓延。因为难以确认是什么毒虫咬伤,援友们纷纷行动起来:老中医刘主任给她开了中药,陈彦主任从喀什买了蛇药……
叶英与科室同事也结下了深情厚谊。知道叶英不习惯民族餐,同事常带她到餐馆打牙祭;知道她要出去义诊,有的同事找来了丝巾;她的零食从没有断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满满的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爱‘我的ICU’。”叶英感动地说。
用心体会南疆人民的爱,叶英也毫无吝惜地付出自己的爱。看到科室医生为克族的小宝贝喂奶,看到江苏克州齐动员救助先心产妇和她的大小宝,这些都让叶英深受感动,“我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守护着他们,我愿意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宣传‘大爱无疆’,我希望通过微薄之力能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感受并感动于这种大爱。”
在结束一年半的援疆生活时,同事让叶英留一段话,她对着镜头深情地说:“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我的ICU,我的家,我会人走心不走,只要科室需要我,我还会伸出援助之手。援疆一年半,有艰苦但也有更多的收获,看着 ICU 进步,我觉得再多的苦都值得!
【点 评】
不是每朵鲜花,
都能盛开在雪山之巅,
雪莲做到了;
不是每棵大树,
都能屹立在戈壁之上,
胡杨做到了。
作为江苏省第九批
“组团式援疆”医疗队
唯一的女队员,
叶英就像雪莲和胡杨一样
扎根边疆造福各族人民,
她无愧于援疆医生的
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