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震撼视频!重走淮海主战场(七):胜利的收“官”——决战陈官庄
震撼视频!重走淮海主战场(七):胜利的收“官”——决战陈官庄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9-01-21 10:34:00    阅读量:2171次
[摘要]:徐州健康:70年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经历了淮海战役的最后决战,见证了世事更替时的人心向背,从此被载入光辉史册。

《决战陈官庄》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2019年1月9日。凤凰山麓,雪花纷飞,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举行。历史,在这里凝固成记忆,一首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的诗歌《人民的胜利》,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70年前的战场……

在碾庄,在双堆集,在陈官庄,

在宿县,在徐东南,在蚌西北!

一次次奔雷般的追击,

一次次铁壁般的阻击,

一次次潮水般的攻击……

解放军以"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态势,

创造出"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

  2019年新年伊始,徐州广电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重走淮海主战场》正式启动。摄制组辗转苏、鲁、豫、皖多地,全方位展现这一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具有世界性深远影响的大决战。今天,《重走淮海主战场》电视专题片推出第七集《决战陈官庄》。

  重走淮海主战场——决战陈官庄

  素花朵朵寄哀思,飞雪迎风慰忠魂。1月9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悄然落下。历史在此刻凝固成记忆,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70年前,那个同样被风雪覆盖的小村庄——

  陈官庄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偏北18公里,东与安徽省萧县接壤,是永城出入苏、皖的门户。70年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经历了淮海战役的最后决战,见证了世事更替时的人心向背,从此被载入光辉史册。

  徐州

  在黄百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被围之后,徐州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为了挽救中原危局,蒋介石忍痛放弃了这个军事重镇,徐州三个兵团的三十万人马在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的带领下弃城而去。

  在撤出的三十万大军中,包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而李弥和孙元良兵团都是规模较小的非嫡系兵团,被分配执行掩护任务,可是官兵们一心只想着如何跑在前面,因此在执行任务上都打了折扣。

  时至今日,已是89岁高龄的原华野二纵五师卫生处战士潘效臣仍会哼唱一首歌曲,它真实记录国民党军撤离徐州时的窘境:“三个兵团挤一团,妄想逃过长江南。有一个老二叫李弥,老大就叫邱清泉,孙元良算老三。他们慌慌张张把路赶,小兵腊子打头阵,大官小官随后跟 。”

  那么,杜聿明集团撤出徐州后,将去向何处呢? 在此前的11月28日,蒋介石曾电召杜聿明到南京商讨对策。杜聿明提出放弃徐州,主力避开解放军的正面阻击,绕道永城,进至蒙城、阜阳,然后依托淮河解救黄维。

  不过,蒋介石想着是要杜聿明去救黄维,而杜聿明的盘算是首先保全手上的三个兵团,因此他的原则是"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必须坚决果断地先跑出解放军的势力范围,看情况再救黄维。

  12月1日,华野渤海纵队在发现杜聿明集团西撤后、强行军六个多小时进驻了徐州。虽然徐州城宣告解放,但杜聿明的突然撤出,却令解放军方面紧张万分。

  杜聿明集团的动向,逃不过毛泽东锐利的目光。作为一线指挥员的粟裕,早已做好了应对敌人突围的一切准备。几乎在杜聿明抬脚开溜的同时,西柏坡急令:坚决堵住它!而急红了双眼的粟裕电令所有能用的部队,采取多路多梯队平行追击、多层次超越拦击及尾追相结合的战法,实施猛追猛打,务必抓住杜聿明集团。

  就在如此严峻的局势下,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向永城撤退时,蒋介石一封火急火燎的空投信,拦住了杜聿明的去路。看完这封信,他不能继续按原计划走了。因为在信中,蒋介石让杜聿明停止向永城前进,协同蚌埠北进的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他没有想到,蒋介石的这纸命令,又给解放军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陈官庄

  1948年12月4日,杜聿明的30万人马,掉头向南攻击前进,意图解救黄维兵团,华东野战军则在后紧追。淮海大地上,上演了一幕"脚板子追车轮子"的场景。粟裕下达了死命令,要求部队三天不休息,不惜一切代价追上杜聿明。经过十多天的围追堵截,终于,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被团团包围在河南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内。

  1948年12月6日,走投无路的杜聿明集团被迫将指挥部驻扎在这处四合院内。80岁的户主陈桂亭当年只有10岁,至今他仍清晰记得初见杜聿明时的情景。陈桂亭回忆,当年以这个指挥部为中心,20多万国民党官兵挤成一团,蜷缩在方圆不足五公里的圈子内。

  杜聿明一生征战无数,抗战期间率远征军在缅北作战时,还险些命丧野人山。然而此次被围困陈官庄,却让他不禁有些迷信起来。有一天,杜聿明正好在这个院里面理发,十六兵团有一个监察官叫尹晶天。这人自称善观天象,他来到这个院之后说:"你看这个院是个四合院,这里面还有棵树,‘口’字里有个‘木’,可不太好啊,好像是个‘困’字啊!"边上的杜聿明倒吸一口凉气,于是命人把树给伐了。然而,虽说树伐了,但是"口"字里还个"人",于是就成了"囚"字。

  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部歼灭。四天后,在包围圈内的杜聿明接到了蒋介石"集中力量、实行突围"的命令。然而,就在他准备破坏重武器、向外突围的这个夜晚,陈官庄地区突降大雪。谁也没有想到这场雪竟然一下就是十天,罕见的大雪,让完全靠空运补给的陈官庄二十多万国民党军队衣食无着,陷入了饥寒交迫的绝境。

  杜聿明集团的末路

  此时,杜聿明集团已经彻彻底底成为"瓮中之鳖"。而中央军委为抑留和全歼傅作义集团于华北战场,决定在歼灭黄维兵团之后,对杜聿明集团的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十二月十六日指示总前委和华野:"我包杜聿明各部,可十天左右时间休息休整,并集中华野全力,然后发起攻击。"

  12月17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敦促杜聿明投降书》,这份劝降书每隔一天就播放一次。不仅如此,陈毅、粟裕、谭震林也派人给杜聿明送来了劝降书。据统计,从12月16日开始的二十天中,国民党投降人数达到1.4万多人,平均每天700多人。

  1949年新年,周恩来签署命令淮海战役前线人员每人一斤猪肉、五包香烟,凡不吸烟者,以其等价物品代替。然而,相隔几十米远的国民党士兵这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经过长时间的围困,很多士兵已经饿得走不动路了,此时的一个热馒头或许比一颗炮弹的威力都大,阵地上每天都有成连成排的士兵为了活命偷跑到解放军这边来。

  收官:淮海战役告捷!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陈官庄残阳如血。经过二十天的战场休整,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25个师,对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最后的总攻。而这个日子,比蒋介石和杜聿明密定的"毒气弹"突围计划,提前了整整三天。面对节节胜利、斗志高昂的解放军,饿了快1个月的国民党军,毫无招架之力。而据国民党老兵回忆,望着漫天炮火,十三兵团司令李弥伤感地说,"炒豆子的时候到了,我早知道会有这一天。"邱清泉喝得酩酊大醉,自言自语地说,"真正崩溃了,就让他崩溃好了。"

  午夜零时,国民党王牌第5军放弃了抵抗。至此,蒋介石内战中的5大主力部队,已经全部灰飞烟灭。杜聿明给蒋介石发了"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系到天明,只有当晚分头突围"的最后一电以后,向参谋长文强作了最后的交代。

  1月10日,淮海战役经历六十多天的残酷搏杀终于到了尾声。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军第二、第十三兵团共26万余人,淮海战役至此全部结束。李弥幸运地逃出了淮海战场,而毕业于德国陆大、文武双全、狂傲不羁的邱清泉,最终身中6弹,死于乱军之中。

  杜聿明混在被抓的大批俘虏中,他报名十三兵团军需高文明,华野四纵十一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审问了他。然而,当陈茂辉让他写出国民党几大军需处处长名字时,杜聿明掏出口袋中的派克金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当时,一名被俘副官终于坦白,这个人就是杜聿明。

  至此,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划上了历史性的句号。

  70年 人们不曾忘记

  青松伴英魂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里安详、静谧,让人只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每一方墓碑后,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都有一段英勇的传奇。而这里还有埋在大地更深处的地宫。

  在这个地宫里,安葬了1691名烈士的遗骸。因为没有办法确定他们的身份,所以把他们合葬在了一起。在这里,徐州广电全媒体记者见到了让人心头一颤的物品:一束花。这证明着不久之前有人来过,这束花也能够说明,有人还记得这些无名烈士,还记得这场奠定了全中国解放基础的淮海战役!

  河南永城的牌坊街如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充满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然而少有人知,隐藏在牌坊街上的一家批发市场,曾是解放军在陈官庄设置的临时支前指挥所。从这里,走出过一批又一批的支前民工,他们曾推着小推车,赶着牛车,蹚过冰冷的河流,踩着厚厚的大雪,源源不断地把作战物资和生活物资送到前线去……

  说到底,淮海战役,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前,淮海战役是取得不了胜利的!

(来源:无线徐州)


扫一扫,分享本页